全国敬老月②|化“有碍”为“有爱”,托起稳稳的幸福
原创 健康报 健康报 收录于合集 #健康论坛 129个
评论
霜染金菊,情暖重阳。10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通知,对1000个拟命名的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予以公示。这份于重阳节前夕新鲜出炉的名单,给10月全国“敬老月”增添了一抹暖色,也激起更多人对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向往。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亟须破解的社会问题。步履蹒跚却不得不气喘吁吁地爬楼梯,跌倒致骨折而成人生“最后一摔”,在寒风中候立多时仍打不上出租车,一大早起床到医院却挂不上号……这些见诸新闻或发生在身边的情景,让我们看到老年人生活中的窘困。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少一些“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多一些安全放心、便利舒心,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加强老年友好型社区环境建设,从顶层设计到付诸实践,可谓是“应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难”的一大有力举措。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提高为老服务的科技化水平等,都是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其中,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诸如对老年人住房的空间布局、如厕洗浴设备、紧急呼叫设备等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加装老旧楼房电梯,铺设社区道路,配备公共场所休憩设施等无障碍建设,都是需要做实做细的工作。
这些工作尤其要照顾到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的需求。例如,在卧室安装床边护栏或抓杆,在卫生间配置淋浴椅等,以降低这部分老年人在家庭发生意外的风险;铺设室外坡道,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畅通无忧等。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领域,适老化同样不容回避。信息化社会的加速推进和智能产品的推陈出新,加重了老年人的认知负担与无助感。尤其是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更是让一些老年人感觉面临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过程中,相关企业应注重适老化设计,提供更多适老产品,让老年人易于操作、乐于接受,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和美好。
不管是居家适老“小改造”,还是公共环境“大改善”,都承载着老年人幸福养老的梦想。让梦想照进现实,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更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努力。
为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国家从不同层面持续推出相关政策。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印发《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2022年2月,民政部等4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今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导手册》,从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始,让老年人住得更放心、更舒心。
各地各部门也行动起来,推出有力措施。2021年6月,北京市老龄委印发行动方案,从居家生活、社区环境、健康支持、智能应用、交通出行、公共服务、人文环境等9个方面提出营造老年友好社会环境的“友好九条”。上海市支持建立全市统一的家庭环境适老化改造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补贴。重庆市多措并举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从改造室内生活环境到营造公共场所适老化空间,让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居家和出行的困难。
与此同时,还要看到,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难题,如投入不够、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等。这需要在各地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金融机构、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共同参与,从拓宽筹资渠道、完善设备设施供给、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效。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老扶弱是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推进适老化建设,化“有碍”为“有爱”,才能使社会文明之光照亮桑榆晚景,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文:李阳和(媒体人)
原标题:《全国敬老月②|化“有碍”为“有爱”,托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