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孩子的数学才能面对“三年级效应”不掉队?
同事家的孩子最近在上三年级,语数英这三门课,语文、英语成绩还算稳定,但是数学却是“越学越差”,即便家里有个理工科博士的爸爸辅导功课,成绩还是犹如脱缰的野马、一去不回。焦急的孩子妈妈只能求助办公室里的数学老师,为啥遇到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成绩就开始“滑坡”?难道真的是孩子的天赋不行?
因为在很多时候,家长习惯把成绩原因归结于“天赋”、“智商”等自然因素,有的虽然能够觉察到存在的问题,但是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其实,小学生学习难度不大,但是却非常考验能力,当缺少些能力的时候,自然会出现成绩下滑。那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孩子的数学才能面对“三年级效应”不掉队?
空间感是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学习、学业过程当中最重要的能力。
是不是很多人都觉得男生比女生的数学好呢?其实,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差异,而是养育方式导致的。女生的空间能力差、数学成绩弱,理科学习累,部分原因是她们更多地选择室内游戏,而户外运动少。
我们要鼓励小朋友,躺着、趴着、倒着看世界
同时还应该在各种地方,比如说从床底下伸出头来看,钻进桌子底下伸出头来看;从一头爬进被子里,从另一头钻出来看……
多玩积木,比如叠高,搭场景
这样的活动进行得越多,空间感发展得也越好。
一二年级,数学主要考察的是基础计算能力,只有计算正确,分数自然不低。
可是到了三四年级,小数分数倍数、多位数的乘除加减、面积体积等更为复杂的内容开始出现,这就需要孩子相应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等逻辑思维能力能跟上,否则孩子就会出现听不懂课,看不懂题,算不明白数的情况,成绩自然就落下了。
简单地说,在三四年级,数学成绩出现”大跳水“的孩子,大都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
如果你的孩子不会做数学应用题,你不要再怪他了,可能他连题目都没读懂。很多孩子学不好数学不是因为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是因为语言不好,无法理解问题和概念。虽然数学是符号语言,但是符号语言是从自然语言抽象出来的,一个人如果连自然语言都讲不好,是很难理解符号语言的。
有研究发现,一年级或更早开始大量阅读的孩子比三年级开始阅读的孩子在其后的中小学学习,尤其是数理化学习方面潜力更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当然,很多家长无法从孩子的错题中看出孩子欠缺的底层数学能力,这里就需要家长阅读一些学龄前数学能力相关的书籍,具备一些常见知识了,这样才能指导孩子的学习,并且让孩子少走弯路。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样一套书《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它是启蒙了杨振宁的经典数学书。中国数学科普著作的开创者,这套书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熏宇的数学科普经典。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刘老先生竟然能写出如此通俗易懂的数学故事书,实属不易,孩子在看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数学所吸引。
书里写道,孩子学习数学 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会做题的层面,也实在是对数学太过“大材小用”,着实可惜,用 图解法直接来解决算术问题,这不但便于观察和思索,而且还可使算术更贴近实际~
对于加减乘除,书里展示的也是图解法,比如加减法:
这是一本知识点丰富全面、故事导入性极强的“幽默文学性”数学书
书中并不刻意去介绍数学的公式及理论,而是循序渐进,采用文学性的方式,晓之以理并动之以情,将算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术学科展示在孩子们面前。
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作者使用了“恨点不到头”、“堆罗汉”、“八仙过海”、“韩信点兵”等标题,充分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以及对于问题探索的好奇心。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印刷更精美,图文并茂,在内文排版上也极具审美,合理的字间距在保护孩子视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孩子的阅读体验、增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每册书中都搭配了函数图像、表格、抛物线等图像;让孩子阅读同时,提高艺术素养,奠定良好的审美意趣。
这套书一共有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书里的数学如此有趣味,家长还需要担心孩子对数学没有兴趣吗?
厂家定价129元,现活动价三本只要89元!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全三册),游走于数学江湖,这一套武林秘籍就够了!现在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