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丨呵护孩子的眼睛

  1992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设立爱眼日,倡议得到响应并将每年的5月5日定为“全国爱眼日”。1996年,卫生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小学生正在了解认识眼睛结构。记者 张建 摄

  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爱少年儿童的健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眼部健康问题频发,近视更是普遍存在。近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光明行动》),提出将针对不同学段少年儿童、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地区防控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近视防控措施,减少新发近视率,减缓近视进展,降低重度近视率。

  怎样才能保护好少年儿童的视力健康,遏制住近视高发的态势?在第26个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走进视力保护科普基地——

  认识我们的眼睛

  眼睛,让我们看到色彩,认识亲友,读书,看表演,领略世界。但是,如何保护眼睛,很多人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6月5日上午,成都市泡桐树小学一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们走进四川省视力保护科普基地,开展“呵护眼睛、从小做起”健康主题活动。四川省视力保护科普基地是2009年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一个省级视力保护科普基地,主要针对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和中老年眼健康问题,进行视力保护与眼健康知识普及工作。2018年至2020年,基地紧跟时代发展特色,主办多场眼健康科普活动,还在四川省科技馆建设四川省视力保护科普基地示范点,并成功承办了首届“近视防控天府论坛”。2020年,四川省科技厅立专项在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升级改造四川省视力保护科普基地。升级后的基地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包括眼的奥秘科普馆、眼镜博物馆、中医眼科博物馆、流动科普馆、明目中药材示范带(园)等。

  

  接受视力筛查的孩子们。

  基地的科普大厅是以眼球结构为模型打造的。活动现场,医护专家给小朋友带来一堂生动的眼健康保护科普课。在科普大厅的“眼的奥秘”科普馆里,小朋友直观了解人眼组织结构和生理特点,学习到很关于眼睛的常识:角膜位于眼的前表面,是光线进入眼内的窗口;晶状体位于眼的前端,它的曲率调节有助于使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玻璃体是填充在眼球内澄清的胶冻样物质,只有它清澈透明时,外来的光线才能顺利抵达视网膜;视网膜位于眼球壁内侧,布满血管,是具有感光功能的神经组织,它接收光线并将光信号经视神经传入大脑视觉中枢;黄斑位于后极部视网膜,它是视网膜对图像和色觉感知最敏锐的区域,负责中心视力……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小朋友们还学习了解眼科检查设备的作用与原理。

  “妈妈请坐好!我现在要开始给你检查视力!”“爸爸,你的眼睛保护得很好哦,继续加油哟!”刚刚学会眼科检查设备简易使用办法的“眼科小医生”们,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上岗”。“眼科小医生”们像模像样地操练起检查机器,给爸爸妈妈做起了视力检查。

  大家还热烈地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学习体验,小朋友们从“小医生”的视角发现和重视近视等眼病。在快乐体验的同时,大家也加深了对眼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最后,大家一起发出“呵护眼睛、从小做起”的倡议。

  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视力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很多家长和孩子对近视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对于孩子的视力保护就更无从谈起。他呼吁,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近视防控的有效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做好“一增一减”——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减少作业量,加强综合防控少年儿童近视考核,把近视防控纳入有关部门的考核内容,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

  教育部发文重视近视防控——

  持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结果名单。经省级教育部门推荐、复核,教育部确认和公示,教育部认定并命名北京市西城区等58个地区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天津市河北区等16个地区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我省成都市武侯区、锦江区和达州市通川区确定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

  通知明确,要努力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鼓励中小学配备“健康副校长”,配足配齐校医等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兼职保健教师,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通知指出,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作用,组建本地区近视防控专家宣讲团,面向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要将近视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通知强调,要加强对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的指导、督促,建立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每年开展评议考核。协同卫生健康部门对学校、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教室(教学场所)的采光和照明以“双随机”方式进行抽检、记录并公布。

  为了做好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每年定期邀请专业机构为孩子们进行一次眼健康视力监测建档,建立可跟踪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在近视防控宣传月开展以近视防控为主的爱眼护眼教育讲座。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们还要实时规范学生读写姿势,监督他们每天完成两次眼保健操和每天不少于1小时室外运动。

  

  一名小学生正在体验给自己的妈妈做视力检查。记者 张建 摄

  成都市成华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则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视力健康保护进行了升级:为了避免学生长时间用眼,学校将小学生下午的课时时间缩短至30分钟,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记者采访当天,学校举行的班级眼保健操视频比赛才刚刚结束,以竞赛的方式开展健康卫生教育,敦促学生提高用眼卫生的意识。

  省政协委员、原遂宁市人大副主任戴见明表示,近视虽然是多种因素造成,但改善教室不良光环境,对保护广大中小学生视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建议专项投入资金,改善教室光源,限期达到国家最新教室光源标准。同时,在中小学设立卫生健康课,聘请医护及公共卫生专家或卫生健康志愿者担任授课教师,将用眼卫生和保健知识纳入必修课,学校也可利用召开家长会时普及学生用眼卫生知识,让学生在校在家都能做到健康用眼。

  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校长石强建议家长和学校一起对孩子的视力健康进行监督,孩子在家期间严格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和锻炼时间。在家完成作业和阅读书籍时,务必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孩子的睡眠和营养健康。

  省政协教育委员会智库专家、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校长张文川建议家长要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当发现孩子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避免不正确的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家长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记者 张建)

  省政协医卫体委赴峨边开展送光明公益慈善活动

  第26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携手中华儿慈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成都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赴峨边县开展送光明公益慈善活动。活动主要对幼儿园、中小学学生进行视力普查、筛查及治疗配镜,同时广泛开展爱眼护眼、卫生用眼科普宣讲活动。活动将持续到6月底。

  

  送光明公益慈善活动现场。

  活动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普查现场气氛活跃,学生、家长参与热情高涨。医务人员放弃休息时间,中午、晚上加班加点开展治疗,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仅6月5日下午复查的环节,参与沟通交流的家长就达160余人,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半。目前已普查2700余人,220人已开始接受治疗。

  

  送光明公益慈善活动现场。成都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供图

  本次活动是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分党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活动之一,也是“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行动。活动得到峨边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学校、家长均对此次活动交口称赞。

  (赵亮)

  委员连线

  近视防控需要全社会协同合作

  高善峰(省政协委员、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但是少年儿童眼睛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近视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认为,少年儿童眼睛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矫正,将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近视人口持续增加,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军事等领域,符合视力要求的劳动力会面临巨大缺口,甚至会直接威胁国家安全。这并非危言耸听。

  近视防控是社会问题,不单单是医生、医院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家长、学校、政府、多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协作。对此,我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防控机制和少年儿童视力保护工作机制,构建我省综合防控少年儿童近视工作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牵头建立综合防控少年儿童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开展全省有关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综合管理、重大政策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等事项。同时,实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制,落实中小学校(幼儿园)近视防控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经费保障、目标考核、督办问责等工作机制,确保近视防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上线统一的监测制度,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教育部门应督导辖区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学校要开展用眼指导课程,加大学生视力保护的前置工作力度,以达到对中小学生的视力损害“早干预、早发现、早矫正、早治疗”目的。

  第三,建立筛查机制,多方联动发力。组织眼视光学专业人员定期进校园宣讲,开展校园内健康教育,进行近视防控科普宣传。对学校校医培训,建立学校定期普查机制。建立社区防控、片区管理,社区范围内建立筛查点,添加设备,培训相关人员。每年组织开展少年儿童视力监测筛查,做好数据调查分析,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全面摸清少年儿童近视情况底数,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

  第四,建立国家标准,加强硬件建设。教育、卫健等部门应联合制定相应的标准,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建议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同时,将教室采光、教室照明也纳入国家标准。

  记者手记

  愿孩子拥有光明的世界

  今年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几天的采访下来,记者深刻地意识到,少年儿童的眼健康问题尤其是近视防控刻不容缓。

  发稿前,本次专题采访连线的省政协委员高善峰给记者发来一张截图,上面是国家卫健委在爱眼日当天发布的一条微博:我国少年儿童近视总体发生率为53.6%。看到这样的数据,令人不禁吃惊:青少年的近视总体发生率已经过半了,而且还在呈逐年上升趋势。

  每每看到一群群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的小学生时,其中不乏“小眼镜儿”。而平常坐地铁、公交时,放眼望去,身边人一个个都低着头、盯着手机。一位朋友曾对记者说,如果你想要那种低头看手机的照片,大街上随便拍,很容易就能拍的。记者也曾经在地铁上做过一个测试,随手用手机拍下一张照片,满屏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不在低头看手机!

  当看到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心里总是感到莫名的难受。出现这样的状况,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够,导致对娃娃健康用眼的监管不到位。正如一位眼科医生所言,近视是病,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残疾。有几个家长会认为近视是病呢?更不会上升到残疾的高度了。当然,还有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问题。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观念:戴眼镜的人有学问,甚至错误地认为小孩子戴眼镜是学习能力强的表现,是将来有出息的象征。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希望少年儿童眼健康问题能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愿孩子们未来拥有一个光明的世界。

  (记者 张建)

  链接

  爱眼护眼科普知识

  孩子出生时一般伴有200度到300度的远视。此时,他们看远或看近都不清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也是眼科医生常说的“远视储备”。

  学龄儿童大概在7岁到8岁达到正视,即标准视力。同时,“远视储备”越来越少,有近视化的风险,甚至一些孩子已经形成了近视。眼科专家郑重提醒,近视是可防可控的,不要等到孩子近视了或者近视度数增高了才重视。

  每天坚持户外锻炼对孩子的视力保护非常重要,建议每天保证一小时的户外运动,让眼睛沐浴阳光,减少用眼疲劳,降低近视风险。同时,还要建立眼健康档案,定期做检查,预防眼部疾病。中小学生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各做一次眼保健操,促进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使眼部及周围的肌肉得到放松,缓解眼疲劳。

  护眼倡议书

  1.保护心灵的窗户,要从小事做起;

  2.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3.掌握正确的看书习惯和姿势;

  4.注意加强营养,不挑食,不偏食;

  5.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和睡眠时间;

  6.合理使用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拒绝电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