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间
“过几天是你妈妈的生日,我们要准备做圆子了。”一听奶奶这话,我激动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奶奶说的圆子可不像酒酿圆子那么小巧圆润,也不像汤圆那么随处可买。它只有在特殊重大的日子时,奶奶们才会聚在一起,花上半天功夫,纯手工制作出来。
圆子有很多种形状。富贵的元宝形,萌萌的小狗形,几颗小圆球叠在一起的圆锥形,还有扁扁的寿桃形,这些特殊形状的圆子,一般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放到灶台上祭奠灶神,或者清明节用来祭祀祖先用的。
而家里有了婚嫁、乔迁、生子、生日等大喜事,就会做圆圆胖胖的喜庆圆子,寓意着全家团圆、幸福。这种圆子做工没那么复杂,糯米粉揉成一个个小剂子,里面裹上香喷喷、甜蜜蜜的红豆沙,再揉搓成一个个胖嘟嘟的圆球,在蒸笼上蒸熟就可以食用。
因为纯手工圆子,做工繁杂,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准备,所以这种传统手艺也只有老一辈的奶奶们在坚持。按妈妈的说法,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更新,很多传统也会丢失,包括这种圆子。一想到以后可能会吃不到,我更加期盼着做圆子的那天到来。
一转眼妈妈的生日来临,奶奶们约定做圆子的时间也到了。午饭后,奶奶们陆续来到我家中。几口茶下肚就开工了,她们先把一大袋糯米粉,倒入大盆中,加水揉匀成一个巨大的面团。接着拿出早早准备好的馅料,番薯味的,是番薯加热捣成泥后加糖做成;萝卜丝味的,则是萝卜与肉丝拌炒而成。两种馅料一咸一甜,各有所爱。
接下来,开始做圆子了。一位奶奶会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球,其他的奶奶们则把小球用大拇指按住旋转,瞬间变成一只碗的形状。“碗”里装满馅后,又开始在手里神奇地旋转。待停止时又变成了一个长胖了的球,被安放在菜叶上。巧手的奶奶还会变魔术一样,旋转几下,捏出小狗,捏出小兔,真是栩栩如生。我们小朋友对这些软软的面团,完全没有抵抗力,总是喜欢偷偷的戳一下,捏一下,不耐烦的奶奶们干脆揪下一块面团,让我们去尽情玩耍。
盆子里堆满了白白胖胖的圆子时,就上锅去蒸。一个个可爱的小胖子,被整整齐齐地安放在蒸笼上,绿色的菜叶垫底,更加显得它们圆润可爱,难怪叫做“圆子”呢。大铁锅盖一扣上,我们便用期盼的眼神盯着它,心里默念:“快点好!快点好!快点好!”
当厨房变得烟雾缭绕时,圆子熟透,可以食用啦!闹哄哄的小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吃。一口下去,热乎乎的汤汁从圆子里流了出来,有的小朋友还会发出“啊”的叫声,一定是心急的他被烫到了。随后又发出一声惊叫:“呼呼呼,是我喜欢的番薯馅!”顿时,其他的小朋友也一下子跑了过来:“我要番薯的!”“我要萝卜的!”......奶奶们则一边递着,一边还不忘叮嘱一声:“小心点,小心烫着了,慢点吃!”我拿着圆子,大大咬一口,馅是香的,皮是Q弹的,软软糯糯,那味道别提多满足了。
大家吃饱了,做圆子的工程也结束了。临散场时,奶奶还会让大家再带一两个圆子回家,说是趁热拿给家里人吃。想象着他们家里人吃着这个热乎乎的圆子,也跟我一样嘴里嘟囔着:“满足!满足!”这应该就是圆子的魅力吧,我希望它能一直被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品尝到它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