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记叙文700字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当思想的火花碰撞,当传承之光照亮《尚书》,我亦懂得,学习之道是思想积累成的智慧,是合作积累的成功。
晚风凉意十足,漫天红霞,藕荷色与粉红,他们一趟赶着一趟,像开过的桃花一般,温柔地晕染开了天边,让人心生欢喜。
我望着被浸润在时光里的《尚书》,看着沧桑的伏生,逐渐陷入了沉思。
我仿佛穿越到画面里,我看这盘坐着的伏生,此时他已年过九旬,白发苍苍,就连眉毛也被岁月染成了白色,饱经风霜,是书对他一生的见证。
晁错恭敬地走到浮生面前,伏生慢慢的将眼睛抬起,他放下手中用竹简制成的书,眉目间,浑浊的眼里却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坚毅,充满了对文化传承的坚定。
我沉浸在伏生讲《尚书》,晁错记的画面里,灯光下,是一个灵魂推动了另一个灵魂,更是一本典籍在时光里的传承。
如果不是伏生,我们又怎会看到典籍里的中国?如果没有后人晁错的传承,我们又怎会知道《尚书》的意思?
大家激烈的讨论,一下把我拉回现实。“我觉得要突出传承文化的意义”“应该有生动的细节描写”“多用点排比吧”我一笔一划的在纸上书写,字迹在纸上翩飞,是紫玉兰树上振翅欲飞的白鸽,我时而低头思考,时而望向窗外,打开思路。
哦,漫天红霞已经去奔赴下一场表演了,原来窗外已月华如水,温柔的蟹青色与浅蓝色交相辉映,一大片天蓝色跳入云里,渗进暮色里,心生欢喜,翻滚的浪花般,咕嘟往外冒。
我仿佛看到伏生在教孩子吟诵,“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稚嫩的童声将经典传唱,传承之光不灭,精神之火永传。
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交流,方悟学习之道。古有伏生,今有韩昌黎。
也许正是因为韩昌黎、柳宗元等人的努力,才阻挡了中唐时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的盛行。
也许正是因为伏生这一句“我怎能不舍命护《书》”,才能让今人看到这部珍贵的典籍。一代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典籍里的中国,在如今汇聚成永恒,他承受了时间的积淀,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我坚信,当思想的火花碰撞,当交流的星光闪耀,我们每个人都能成就自我。余悟学习之道,不仅是合作积累的成功,更是文化传承教给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