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衡水变化_450字
改革开放30年,衡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长辈们说,原来衡水科技很不发达,晚上读书要用煤油灯,光线很暗,只能模模糊糊的看清书上的字。
当时人们很穷,有好东西总舍不得吃,过年过节时才能吃点肉,包点儿饺子,平时只能吃高粱面窝头。我忘不了奶奶给我讲的那个故事:那时,我们村有个善良的有钱人家,八月初十那天,他送给穷亲戚一盒月饼,穷亲戚舍不得吃,又送给了另一家,另一家也舍不得吃,再次转送亲戚,就这样送来送去,到了十五,有钱人家的亲戚来拜访,手里提着正是他送出去的那盒月饼。看着这月饼,有钱人家着实唏嘘了半天。
但是,现在我们再也不为吃发愁了,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每天都有牛奶、面包、肉。看着今天的生活,想想过去,那真是无法相比。
原来,人们常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比喻未来生活,现在这早已不是梦想。
放学回家,随手开电灯,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读书。如果远离父母,想家了,不用给家里写信,拨电话打手机都行。还可以发个电子邮件,在QQ上聊天,并且能视频对话,享用着神话故事里描绘的“顺风耳”、“千里眼”。
改革开放30年,衡水的道路、房子,人们的吃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三十年的辉煌,我为是一名衡水人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