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残花落芳飞尽——品读《红楼梦》之林黛玉_650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且饱蘸着血和泪塑造出了一个个女性形象,谱写了一首女性的悲歌,也是一首女性的赞歌!
世外仙姝寂寞林
提到林黛玉,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一种弱不经风、多愁善感,终日郁郁寡欢又极易落泪、孤芳自赏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用绝妙的语言,将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融在林黛玉的骨子里。使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极其富诗意美和理想色彩。
黛玉身在这个假仁假义的贾府,常借自己满腹经纶的才华,表达着自己渴望美好爱情的幻想与对高洁的情致、坚贞的精神的向往。《葬花吟》当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黛玉对自己命运的惋惜,对此,她只能独抱高洁、自恃清高。而在秋霖脉脉、阴晴不定的黄昏,黛玉,一个十五岁的花季姑娘,竟然作《代别离》,词曰《秋窗风雨夕》。这通常是老人起码是年过半百的人在黄昏中作的诗,黛玉却做,是与谁别离?是与自己心爱的宝玉别离,与自己美好的人生别离,果然,第二年,黛玉就因过度思念而去。“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黛玉对宝玉,“爱到深处不言爱,情到浓时不言情”,宝黛的爱情,在那个崇尚“金玉良缘”,而不是“木石前缘”的时代,注定了阴阳两隔,充满悲剧色彩。但可以肯定的是,黛玉,是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两百年来,有着无数人为她的命运洒下悲悯、同情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