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文化传承-篆刻作文900字
说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传承了三千七百余年的篆刻便是其中代表。
走进篆刻的教室,映入眼帘的是贴满作品的后墙,有的作品印出来清清楚楚,红白颜色相间字迹清晰可见;有的模糊不清,需要仔仔细细的辨认。不过无论是哪一个作品,都可以窥见刻字之人的认真与耐心。
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一一讲解着各种工具的用法及操作步骤,我认真的聆听着,十分期待自己动手制作。随后老师又给我们看贴在窗边墙上的各种字体,有小篆、摹印、简文、玺文、金文、甲骨文六种字体,我细细地瞧着那面墙上的字体,仿佛看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变迁,看到了古人凝结的智慧。
接下来就要自己动手去实践了,我依照老师的吩咐先查找字典,把想要刻的字临摹下来,我写的是小篆,我喜欢这个字体,因为它的线条流畅,每一个字都像绘出的图画。似乎在通过它流淌的线条告诉我它的演变过程,我体会到了中国文字的魅力。
临摹完成之后,我一丝不苟的将格式画了出来,再将纸张翻转过去,对比着纸张上的反字用油性笔在石头上绘出来,我小心翼翼的将字写好。下一步就是最重要的环节——刻字了。
我曾经在手机软件上翻到过刻章的视频,视频里的人似乎没费多大的功夫,不到五分钟就刻完了,而且刻的整齐端正,每次下笔都是自然轻巧,每个笔画都是一次成型。正因如此,我便也觉得这没什么难的,但却有一个疑问,这样简单古老的传承文化为何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呢?直到我在石头上落刀的的那一刻,我明白了。
我先是在石头上确定了一个落刀的点,顺着笔画用力一划,没想到竟然划弯了,而且宽也不够宽,深也不够深,与我想的一点儿也不同,为了将笔画修饰的更好看更饱满整齐一点,我又在同一个笔画上反复多次的重复刻划,最后却只是越来越丑,无奈之下,我又开始刻下面的字。这次我更加小心,可是手上的力道总是不够,于是又反复的刻,尽管如此,石头还是不给面子,本来优美流畅的字被我刻的一处浅,一处深,一处饱满,一处纤细。
最后一步了,用印泥把印章上的图案印在纸上,拿开印章,纸上显现出来的是歪歪扭扭的一团,只能勉强认出字,但我依然很满足。经过这个过程我才体会到了这项工艺文化的传承为什么很少有人去学习,在如此发达便利的现代社会,事事都有机器代劳,省时省力,现在又有多少人还会去学习这种又苦又累挣钱还少的文化呢?更不用提将它当做自己的职业了。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弘扬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感受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下所孕育出的古老文化的魅力,将它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