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独自走过中国-读后感900字

波兰女孩多明尼卡﹒芭兰,一名哈佛大学学生,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独自由伊斯坦布尔经乌兹别克与哈萨克,向东穿越天山、黄土高原与沙漠到北京,再经深圳、香港转往台湾,有几个人敢这样做?她能在夜暮中一个人骑车进入沙漠,到达阳关;她能忍着饥渴爬上司马台长城的制高点;她能忍着病痛玩遍紫禁城;她甚至能寻找到天山尽头的小教堂去住宿……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它带有探索的意味。我常常思索,是什么使她这样做并坚持下来?我想,应该是多明尼卡的具有的一种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

哈佛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曾出过国。哈佛也鼓励学生外出,越偏僻越好,甚至有奖学金赞助。多明尼卡的中亚、中国之行,也是这种鼓励下的产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积累丰富的人文素养,确立豁达的人生态度。哈佛之所以具有如此的活力,如此的生誉,是与其有鼓励创新在内的许多政策分不开的。

与这位哈佛女生的胆识相比,在中国是不是把孩子宠得太娇,教得太死了?一个中国学生,在语言完全不懂且仅带了少量钱的情况下,是否敢独自旅行走出国门?中国的老师家长们,又放得下心让孩子这样去做吗?我们的古人教海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又有几个人能“背着书包走天涯“呢?恐怕只会天天把头埋进课本中罢了。

中国学生在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比赛上屡屡摘金夺银,但要说到发明创新,能达到“世界级”水平的恐怕为数不多。

我想,怕吃苦是探索创新的敌人,而中国的青少年却怕吃苦。在一次中日合办的野营中,中国学生有的受不了长途跋涉之苦而中途退出了,日本学生则没有一个退出的。有人把当代青少年称为“脂粉的一代,说法的确过于偏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怕吃苦是难以取得成就的。同时,沉重的负担,枯燥的学习也束缚了学生们渴望自由与创新的思想。试想,如果哈佛也因其是名校而对学生施以重压,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那么哈佛还是哈沸吗?如果多明尼卡也因为进了哈佛而对压力与竞争产生恐惧,不思探索创新,她又怎能拥有这般人生?

《我独自走过中国》记录的是多明尼卡在中国旅游考察的过程。但我们在为她的经历赞叹之余,更应该深。思,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都不相同,但唯有不断探索与创新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而这对于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中国学生来说。无疑会有更大的借鉴意义。

作文话题

900字 读后感 中国 走过 哈佛 中国 探索 创新 学生 人生 天山 乌兹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