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夜行-优秀随笔900字
昏黄的路灯勾下了三个背影。
万籁俱寂的夜,行在南塘岸,三代人的漫步,或许会有些代沟。中间的奶奶已是垂暮之际,腰板仍是笔直,烫过的金色头发中不难看出突兀的白发,很不合群的样子。奶奶步伐疾快,好似刻意不让我们看出她的苍老,但那爬满脸颊的皱褶,已是时光做下的证明。
母亲倒显得虚弱了,黑色的衣服,正过了鼎盛之年,眼睛凹陷在深处,可以想像出年轻时眼睛像宝石一样晶莹硕大。而这一身的黑,显得黯淡,不似我同学的母亲般穿着珠光宝气的皮袄。其实,我喜欢这样的母亲,遵循自然,在年华逝去时,泰然接受,毫无掩饰。她不打伞,在微雨下很缓很缓地走,略带拖沓,一副淡然的神情。
至于我,14岁初中生。个子不高,相貌平平,黑色镜框,一抓一大把的一类人。绿色相间的小书包,直线一样没有起伏,毫无曲线的身体。深蓝牛仔裤,衣服也是蓝色调的,和黑色浑为一体。我沿岸走着,速度时快时慢,石桥上下,稀疏的人与点着光的湖面,一起陷在我稍有灵气的瞳孔。
三个人的夜行多是沉默,明明很近,却又很远。我有时试图搭话。但不见搭理,自讨没趣,还是多管闲事地观察着她们。奶奶喜欢把步伐迈向有光的地方,明亮的灯下,她自乐的面孔清晰可见,年过花甲的她享受着和风细雨,树木萧然的景致。她是唯一打伞的,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伞给了个短暂而又有安全感的空间,就像家一样。奶奶还算是最有精神的,迈着大步走向前,直直的路线从她脚底开始蔓延。
母亲走在远离湖畔的里侧,最暗的一带,也许是心里作用在作梗,不想"赤裸裸"的暴露在亮光下,也许是四十岁妇女常见的寂寥,心情与暗色合为一体。略卷的头发,干枯的粟色,整个人就好像弱不禁风,没有一种支撑的灵气。
我,在一个美好之日。欣赏月光下澈,涟漪泛开。荷叶空游无依,塘清可见石桥倒影。我这一代人,有一个时代病---孤独。我又好似生性多疑,情感浓烈让人招架不住。我这次夜行目的,不过是消消愁。也消除那日复一日的节律生活。达成目的与否实在不重要,总之一路的夜行让我神清气爽。夜可以包含一切,将我、母亲、奶奶三代人拥入怀中。雨打在浮萍上,绿波惊起一圈。
长久的沉默后,骤雨突袭,我们低着头,湿漉了半边衣,我听雨打在荷叶上脆脆的声响,可仍是顽固地泛着如初的绿,草木间传来沙沙声,树枝曳坠,似乎这时开始不宜散步了,我们加快了步伐,又隐隐之中聚在一起。奶奶有力地持着伞,我们聚集在伞下,沉默在雨的敲击声里无形的陷下,奶奶开始说起生活上细碎的琐事,妈妈开始谈起公司的情况等,我也说起我学校的事。老而有劲的声音,绵软沙哑的声音,童音未消的声音,在雨的嘈杂声里融为了一体,好像已经到了公交车站,我能感受她们在我身边的温度。
三代人,二十年又二十年之隔,我们聚在一起,互道只有我们知晓的心事。
转头,原来已过了那么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