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在东莞-随想作文1000字
不知,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你是否也来到万江边,吹着徐徐清凉的风,看着昔日平静的江边多了些许躁动,听着说书人津津有味的讲着屈原投江自杀的典故,心中不由多了份淡淡的哀伤。思绪如巨浪一般翻涌在心尖,吃着甜甜的小粽,享受别样的清闲时光。
这时,太阳刚露出头,天边的云彩镶上了一道金光。街道正从昨夜的梦乡中醒来,路旁的肠粉埔里的工作的人们又迎来了忙碌的一天。蒸笼里冒出白色的轻烟,伴随着香气来到身旁,转眼间消散,只留下肚子“咕咕”地叫着。
“咚——咚咚——咚咚”,赛道一旁站满了闻声而来的人们,拥挤的人群把畴昔的平坦冷清拒之千里。大家有说有笑,唠嗑着隔壁邻里大大小小的家事---“东家的儿子结婚,西家的女儿生孙,南家……”
骑着三轮的小贩们带着喷香的粽子,沿着一排人群缓缓驶着。“卖粽子咯!新鲜的粽子,香甜可口的糯米又软又细腻!”吆喝声用扩音机重复播放,却一再被一旁的鼓声淹没,唯有好吃的小孩子们才能洞察得到。三轮渐行渐远,吆喝声消散在密密麻麻的人群里,鼓声愈加清晰响亮。这时大家都探出了头。
江面上,停着蓄势待发的龙舟,长20多米,狭长、细窄,舟头皆有颜色不一的龙头,有苍松翠柏的绿,有迎春花的黄,有牡丹的红……以木雕制成,加以彩绘。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舟尾饰龙尾,上刻鳞甲。额与项坐六七人。中有锦亭,坐倍之。旗者、盖者、钲鼓者、挥桡击枻者,不下七八十人。
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束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在鼓声、彩旗的指挥下,棹如飞剑,鼓声如雷,向着锦绮彩竿奋发前进。
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船头上的钲鼓者似乎胸有成竹,毫不慌乱地紧抓着鼓柄,双手举起又马上如雨点般速度落下,动作行云流畅,双槌齐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上去,让人担心那鼓会不会被敲破。桡手们皆分秒必争,他们双手握桨,埋头一波又一波地划着,动作有力迅速。他们奋起挥桨,动作几乎一致,结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反射着太阳的光辉。
多水的江南啊,是一块明镜,反映着桡手们多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每一个动作,铿锵有力,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使人想起: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使人想起: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使人想起: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江面波光粼粼,漾起层层涟漪,江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明亮,绿水被阳光“洗涤”一番后,与一旁含苞待放的花相配,甚是和谐。阵阵清风拂过发梢,耳旁多了股清凉,吹散了五月的闷热,却吹不散脑海里的回忆。
“舟去而水痕久不能合。斯亦游观之至侈者。”
广中龙船,东莞最盛。盛在那江旁的芦苇边,更永远绽放在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