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有感-读后感900字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走进《曾国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书,深谙曾国藩成功之道——恒。曾国藩一生把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曾国藩没有出类拔萃的天资,反应也比较迟钝。他考秀才考了七次才通过,会试也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屡战屡败,全凭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吃得苦”“耐得烦”,才一步步从屡试不第的书生,成为朝廷重臣,实属难能可贵。

曾国藩在家书中一直苦口婆心地对弟弟们进行教育和规劝,反复教导弟弟们要修身进德,勤奋读书。即使考场失利,也要经得起挫折,继续努力。曾国藩对弟弟们的教导是全方位的。哪怕九弟曾国荃官至一品大员,曾国藩也毫不放松对他的教诲,多次去信劝诫他不要骄傲,必须保持谦虚低调。曾国藩怀有长兄如父的责任感,对弟弟们呕心沥血,毫无保留,成就了一段兄友弟恭的佳话。而曾氏家书集中体现了“立志”“进德”“勤”“恒”等中华传统美德,并且曾国藩以身作则,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品读《曾国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曾国藩对兄弟的谆谆教诲;对父母的关心爱戴;对做人的端正态度。在这其中,我学会了修德学业要勤恒、拜师交友要专一、救急赈贫要持久、骄奢淫逸不能有……对我们而言,曾国藩的榜样意义是证明一个资质平凡的普通人,持之以恒地去做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达到非凡的人生高度。古人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多次失败,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 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物,最后写成了中国医 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每个人天生不是发明家,每个人天生不是圣人,唯有“勤”“恒”二字赢天下。

“一人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朋友们,让我们学习曾国藩,以“勤”“恒”二字自励,勤于修身修业,恒于立志进德,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作文话题

1000字 读后感 耕耘 有感 收获 爱迪生 持之以恒 耕耘 弟弟 收获 灯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