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相伴真好_初三作文

一个爱幻想的女孩。我想象着下一场糖果雨.用手捻起一粒粒甜腻腻的糖果,在嘴中化开;想象着房间里的墙壁上能繁星点点,在深夜做最好的指明灯;想象着有朝一日,能逆风站在山顶上呐喊,让思绪随意铺陈开,化作夏日一缕溢满阳光味道的风。

我爱对着阳光笑,即使眼睛被迷得睁不开,让那绚烂的光束透过指尖,如汩汩清泉倾泻进心间。我也爱45°仰望天空,看着天上扑棱着翅膀飞过的乌,天空下的我怀着似朝拜者那样虔诚的心。我更爱在深夜只扭亮一盏台灯,让柔和的光线驱散满室的黑暗,只一杯白烟袅袅的热茶作陪,一目十行地看着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方块字,满足感便在心中氤氲而生。

时光透过树叶的罅隙,撒下一地斑驳,美得不可方物。美的东西总是易碎的,时光虽不碎,却抓不住,空留满心惆怅,却又无可奈何。我总希望自己长不大,永远在被姐姐骂“幼稚”、“白痴”时,嘴里还是叼着棒棒糖,无所谓地傻笑。然后将自己所谓的“青春史”制成一部黑白长电影,然后在以后的某个时间,噙住眼泪看那些美好的曾经。

我对文字的造诣并不深,只是单纯地喜欢写作,看到那些“成品”会漾开笑意。我很喜欢散文,也偏爱那些精致的言语,欲罢不能。

痕痕曾经说过:“生活是一块巨大的果冻状物体,当你重重摔下的时候,会因为反作用力保持原有姿态被弹起。”当时看到这句话,我只是一味地喜欢,并没有往“人生”那更高层次上去诠释,只觉得,若生活是果冻,书籍便是加在其中亮得晃眼的色素,当你摔下时,看到那赏心悦目的颜色,觉得生活还不至于太黑暗,从而还会养精蓄锐等待下一次弹起,就在“起”与“落”的过程中,从一只臃肿的蠕虫渐渐蜕变为一只华美的蝶。

我觉得,看一本好书,就如你在深秋趴在窗台上往外看,发现窗外纤弱的小树被吹得瑟瑟发抖,但当你只披着一件毛衫出去时,却发现并不冷,不至于让你裹紧衣物御寒或往手里呵气取暖。这种感觉,让人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感和归属感。一本好书,或许并没有“多么伟大的神力”,它能做的,只是当一叶小舟几乎耗费所有精力来战胜一个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的浪时,适时地赐予一轮红日,让你明白还有希望,不至于湮灭掉你全部的勇气。就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说的那样,路还是要靠你自己走的,只是它早已给你铺设好沿途美丽的风景。

我不知道应当怎样去评价一本书的好坏,我会下意识地去喜欢或讨厌,不需要任何理由。每个人的喜好也是不同的,没有任何人能左右另一个人的思想。就像喜欢一本书,也许它在别人眼里并不怎么好,但这无所谓。就像我,喜欢海蓝色的封页,喜欢马尔代夫夜幕降临时海平面上冉冉升起的星星,喜欢美杜莎优雅地抱着竖琴这样突兀的画面,喜欢看上去如玻璃般易碎实则坚韧如春草的句子。好像只为“看书”这个平实的字眼,只为静静地融入那终成永恒的意境去升华我的灵魂。看一本好书,就该似这般,心或许并没有纤尘不染,但至少已是拂去厚厚一层灰的。

我觉得小说犹如另一个世界,而我站在这世界上最圣洁高耸的珠穆朗玛峰上俯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个自古以来就不曾改变的规律,或虔诚地祈祷,或泪止不住地流下,跟随这个故事直到结局。韩寒在《长安乱》一书的后记中写道——“书中的故事是永远没有结局的,因为你终将回到现实”,好书就是这般,留给人臆想的空间。

我买《下一站,神奈川》,仅仅只因为蓬有《下一站,伦敦》,很简单的理由。自己就这样不明所以、浑浑噩噩地看着,倒也喜欢上了这种简单的感觉。小时候的自己每每看到日本岛在地图上窄小得如一根火柴的国土,便迷惑着,这该是怎样一片土地?古代日本女人在我心中是很美的,大大的发冠仅用一支简单的木质簪子固定,再加上花色美丽的和服,撑一把油纸伞,斜倚樱花树,望着盛放的“樱花雨”,说不出的典雅与端庄,透露着东方女子的知性美。合上书页,自己也很想背上行囊去一趟神奈川,去自动贩卖机里取一瓶冰镇饮料喝下,去看所谓“不死”的富士山,去拥有一只和郭敬明一样限量版的玻璃杯,去触摸神奈川温暖湿润的海风。

在这个夜晚,眼前浮现出海子面朝大海微笑的恬淡,郭敬明站在爱与痛的边缘俯视那些明媚又微凉的青春,张爱玲身着旗袍迈着小碎步姗姗而来,还有浅川被香樟遮盖的盛夏和夏沫头上飘着的寂寞绿蕾丝。

我心中的好书,真的只要自己青睐就行,就像木糖醇中的益牙因子一样,单纯而美好。

作文话题

1700字 相伴 喜欢 弹起 易碎 想象 果冻 俯视 珠穆朗玛峰 富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