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哈利同行-记叙作文1800字
一个高中生再来谈论“哈利波特”,似乎非常的幼稚。一本儿童读物加魔幻作品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可是我今天来这儿,并非来为一本流行读物作辩护,也不是厚着脸皮来讲幼稚的故事。因为这部书对于我,并非是教育孩子如何战胜邪恶那么简单。
《哈利波特》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产物,哈利的年龄正好和90年代孩子相仿,是我们的同龄人。好像是大伙儿都认识的一位同学,他的心事我们都知道,他的磨难我们一同经历,并在挫折中一起接受教训。我相信这本书会使每一个读过的孩子受到震撼,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很幸运,我属于他们之一。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文版面世的那一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家里藏书挺多,但对于我来说只能是装饰品。只有一本充满怪诞想象的魔幻小说——《哈利波特》吸引了我。这让贪玩的我连玩都顾不上了。有时我还故意把我的学校想象成霍格沃兹,而我的老师们好像也洞悉魔法,这让我感觉学习生活非常有趣。最后,我终于第一次完整地读完了一本长篇小说,也第一次喜欢去上学了。
后来又看了《哈2》和《哈3》,简直一发不可收拾,让我这颗本来就经常飘飘忽忽的脑子里有了过多的想象,我要试着 把他们释放出来,五年级的我琢磨着写一篇小说,灵感一来,提笔就写了一篇几万字的关于少年闯荡恐龙世界的稀奇古怪的故事,发表在校园网站上。这事儿可引起了小小的轰动,校长甚至说要出版这篇小说。当时的情形,恐怕我在学校里和哈利一样出名了。
之后,关于是否出版这部小说,我与父亲发生了很大争执。父亲支持我创作,但认为我年龄太小,积累不够,还不适合出版作品。我当时十分不满和不理解,也许是小有名气冲昏了头脑,总之我觉得不需要任何所谓的“积累”,我以为我的小说能吸引人,这就够了,我的想象将源源不断,我还会再写新的东西,我甚至认为自己终将成为一个畅销书作者。
这是一个孩子多么纯真的想法呀,他恐怕认为那些孩子般的想象能使他一辈子吃香。
从古到今的确有所谓的少年天才。想一想我们现在热爱的80后,便是如此。如果暴得大名尝到点甜头就连学业都不要了,从此不学无术者,终将泯然众人矣,恐怕不会比我小时候的想法聪明多少。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常看80后作品的原因,我需要的是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积累,像郭敬明便说他自己是学习了古龙的写作风格,才创作出他的处女作《幻城》;而寒韩也是得李敖、钱钟书的笔墨,才有了许多不凡之词。
同样地,我现在担任春韵文学社的社长,看了不少同龄人的作品,我感觉,我的同龄人写的东西肯定有其好看之处,毕竟我们同处于一个年龄段,相同的生活阅历使这些东西显得更加亲切,好比指责中国的教育体制,谈论初恋等等。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不太在意积累。在描述自己的爱情故事的时候没有诗书底蕴,写不美丽;痛骂高考也只是逞口头之强,说了两句痛快话,就没了下文。
这些思想的提升,得益于我对名著的阅读。从我看的第一本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我就觉得,其实讲述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可能更加动人;而同样是魔幻作品也有着不同的境界和追求,好比我后来读的卡夫卡的作品,大家熟知的《变形记》,“葛列高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壳虫……”这样荒诞的情节,却因为细节的逼真,而使整个故事变得可信。看起来不可理喻的东西却是在深度地挖掘人性,是社会的畸形使人性可怕的扭曲;而擅长奇思妙想的博尔赫斯,他笔下的故事,《沙之书》等等,让人产生对人类想象力的惊叹之余,还产生了对社会的质疑与思考,许多你不曾想过的东西便是我们所处世界的真实写照。这些名家也写魔幻,却重点不在于讲故事;他们也会展现一些稀奇古怪的想象,也会描述一些性格各异的人物,他们讲的故事却可能不如通俗魔幻作者那样曲折精彩,就好像高雅艺术电影的故事,总不如好莱坞大片那样追求十分钟一个高潮,吸引你的眼球。但是,他们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洞烛了社会和人性,给读者带来思想上的成长。可以说,JK罗琳是一个好的编故事者,而卡夫卡、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人就是一些“饥饿艺术家”,他们是用故事作寓言,探测人性的深度。
当然,《哈利波特》或许不算作是经典之作,但他却伴随了我成长,我们相伴七年,从小学到高中,他对于我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价值上了,它与我相识多年,并产生了依恋之情,所以我同样也丢不开他。
是《哈利波特》为我敲开了书本的世界,也是他启蒙了我的写作道路,还是他让我爱上了我从未想过会爱上的校园生活。
与哈利同行,一种神秘、新鲜的感觉仿佛充满了我的少年时光。七年了,我爱他如同自己的兄弟,他总是眉头不展使我希望能分担他一点忧愁,那些魔法世界的苦难总是放在我心上,他也给我的真实生活增添许多英雄般的豪情。一卷新开,如故友重逢,使我沉溺在幸福中数月之久;一卷合上,如老友远行,留下一路淡淡的忧伤。
愿哈利波特在人们心中总是坚强善良的象征,也愿他在魔法世界过得幸福。而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如果有机会拿起笔来,进入文字的魔法世界,我们也一定会得到别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