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书-《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100字
读一本书,应当是去了解书中世界的过程;读一本好书,就是一场妙趣横生的旅行。这个暑假,我进入了一个有趣的、充满哲学的世界——挪威作家贾德的《苏菲的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最想提出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
当我开始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时,我发现我仍以席德的视角在读另一本书——这便是这本书的有趣所在,即“书中书”。
书中,先是以苏菲收到一封奇怪的信开始,叙述苏菲和她的老师艾伯特的故事;在书的中途,故事突然转变,说到席德的父亲艾勃特送给她一本书,名为《苏菲的世界》。继而书中以席德的视角继续讲述苏菲的故事。而书外,读者读这本书:贾德撰写的有趣的哲学史和书中人物的故事,就是在和苏菲一起学习哲学,了解历史。书中,书外,书中有书。甚至给我产生了一种“我为书中人”的奇妙想法。而在整本书的结尾,苏菲与艾伯特逃离了书中书的世界,相应的,当席德读到书的结尾时,书中的苏菲消失了。读到这我不禁产生疑问,假若我也在书中呢?那么我在书中的意义是什么呢?
苏菲在书中被艾勃特创造是为了激发席德对于哲学的思考。在苏菲所意识到“生命”时她便在寻找她生命的意义,最终她找到并且挣脱了艾勃特对她的控制——苏菲成为了书中世界的“人”,与席德和艾勃特在同一平台,同一世界的人——她成功从艾勃特的思想中逃离,成为了独立的个体。这便是苏菲生命的意义,不,在那之后,苏菲赋予了自己意义——寻找她存在的意义并加以证明她存在于席德的世界里,证明她“活”在“世界”里。生命的产生未附加意义,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去探求生命,思考生命。
那么所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并非有人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贾德用这本书中的问题引导人们去思考。他用苏菲的经历、席德与艾勃特的形象、艾伯特对苏菲的教育去思考、寻找这一答案,而本书终究没有答案。但是,我认为,其意义应当在于“生”。无论是苏菲对世界的探求(指苏菲对于艾伯特提出的问题的设想、解答)还是席德对感性、直觉的探索,再到苏菲努力证明自己存活于“书”的世界,无非不是围绕“生”的。
“生”为何呢?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开放性的、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它没有准确的答案,因为我们实际上对生命一无所知。我们并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何处,或者我们是不是生来就被赋予了命运与存在的意义,就像苏菲一样。
苏格拉底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提出的问题让人深思,他的思想也十分高尚,更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知道自己懂的并不是太多”。“一个哲学家知道实际上自己所知十分有限,这也是为何他们不断追求真知灼见的原因。”书上这么说到。虽然我们并非苏格拉底,也并非哲学家,但我们也应当去思考生命,去追求真知灼见,去探求“生”为何物。假若你不明不白的活过一世,在离开前就没有遗憾、没有后悔吗?
总结我所要说的,是去告诉大家:生的意义是每个人通过对于生存的努力而得出来的。我们应当带着“生”的疑问去不断探索并努力地活着,我们应当善于观察并善于对生活乃至生命提出疑问,逐步完善自我发展,为了“生”,为了活着而生存,为了真理而前行。
假若我们对“生”保持好奇,那么我们对“生命”也并非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