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憾-初三抒情散文700字

这里是北京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门外,街道旁都建起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唯剩下这一胡同。

就在这个胡同内,却有鲁迅先生的故居。

在北京胡同里的鲁迅故居,与在绍兴的不同。胡同里的几处四合院,都用了红颜料刷写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只剩下鲁迅故居的一处门匾还在。在那阴晦的冬日里,显得突兀而孤独。

这四合院实在太小了。

在这儿,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不下人的活动了。

鲁迅在被自己戏称为“老虎尾巴”的地方写作、住宿。

先生在这儿写下《秋夜》,披头就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之前我在阅读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时,甚是不解。现在,在这阴霾、沉郁,快要下雪的天气里,我走进先生的房间内,在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下,静默。

我似有所悟。想必,那个秋夜里,鲁迅坐在藤椅上,借煤油灯,点上一枚烟。透过窗子,一座不大的荒芜的园子,一圈石头的井栏,便只剩下那两棵枣树了。

鲁迅先生眼里只有两棵枣树,而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呢?

家庭中,与亲弟周作人反目成仇;国家上,他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对革命失望,对现实社会感到不满。鲁迅的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似乎从一开始,便有了缘由——这是命运的抉择,更是社会的排斥。

然而先生在如此单调、枯燥的生活环境中,在面对社会黑暗、革命有着局限性、民族前途难卜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地战斗、绝不向黑暗势力低头!他带着满腔悲愤,用手中的笔直刺敌人的心脏。他怀着爱国热忱,赞颂热血的革命青年,让鲁迅由《仿徨》到敢于《呐喊》。

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呢?这又是否是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夜快深了,我似乎又看到了鲁迅先生坐在藤椅上,吐烟,望着窗外的枣树,沉思默想。

走出胡同,空中纷纷扬扬下起了雪,找了近处的一家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全身顿时便燥热起来了……

作文话题

800字 抒情 四合院 散文 鲁迅 枣树 藤椅 胡同 故居 默想 秋夜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