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_记叙文1500字

最紧最急的弦,最易断,最堪悲,也最合英雄末路。成败,荣辱,兴衰,生死,爱恨,只在那一刻:四面楚歌。

历史犹如一枚硬币,正面是帝王,反面是贼寇就看落地的刹那。诚然,每一段历史的发生,每一枚硬币的落地,不但激起尘埃,还让大地随之颤动。这一枚硬币的落地大地颤动得特别厉害,颤动得乌江水都咆哮起来了,而且还有一个名字在滔滔江水中回荡、跳跃:项羽。《寻秦记》里面,项少龙的儿子、指着雄鹰说:“我要做项羽!”此时此地,仅仅是一个瞬间,他一生的壮烈便注定了。或许,项羽不满于鸿门宴上的诡计,宁可让后人说他是“妇人之仁”,他也不愿意杀死刘邦;宁愿给后人留下千古长恨,也不吝惜那一个“失足”。也许,那根本不叫失足,而是项羽的原则。不愿,就是不愿,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楚汉之争,本是并列,可是,人们喜欢把“楚”放在前面,一提到项羽,人们就亲切称之为“西楚霸王”;而刘邦呢,人们提到他,除了是因为畏惧而称之为“高祖”外,就是称他为“刘三”。在文人的笔下,我们读到的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因为有了项羽,中华文明史上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具备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智慧。项羽不学书,也不学剑,兵法只学了一点点,却能够连续取得二百多场战役的胜利,而且创下了“巨鹿之战”的经典战例,至今为兵家称道不已,更灿烂的,是留给历史一个亮点:“破釜沉舟”。所能并列者,仅有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导演的“赤壁之战”而已。破釜沉舟,不仅是军事学的经典,也是心理学的经典,还是管理学的经典等。

项羽,在人们的心中,虽败犹胜;西楚霸王,试看历史长河中,竟有几人能比高?但是历史也有它不公平的一面,他所认可的,往往只是整个国家、民族,只认政治,只认表面的成功,所以,在历史的大堂之上,它选择了牺牲项羽。英雄也有无奈,英雄也不可能完美!项羽火烧阿房宫,是为了他的虞姬,当时虞姬患病,有人说是阿房宫里虞姬母亲的冤魂在作祟,项羽信以为真,一怒为红颜,不顾许多人的反对,也不怕史书的责备,毅然决然地点燃一把大火,任其冲天。管他烧个三个月还是三年!虽然被很多人指责为残暴,但他毕竟烧宫而没有烧人,更何况,这是对爱情的轰轰烈烈,古今的男人有几个能够为爱情而有如此的豪举?所以,知道马嵬坡的人,一看到“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就恶心的要吐;所以,有点文化的女人,没有不艳羡虞姬的,被爱到这个份上,自刎,也是幸福的。

项羽有情有义,但是历史不选中他,他,陨落于苍茫的历史长河中。一句名言从心底沿着我的动脉涌到胳膊---手腕---手指,最后一不可阻挡之势冲到了笔尖:“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垓下被围,四面楚歌,造就了一个故事:十面埋伏。一腔热血,铸就了一段历史、一段辉煌,也铸就了一个文学艺术的的原子核---十面埋伏,那深入人心的道德与智谋之辩,点燃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的荒原!价值,该如何评判?贡献,该如何论说?是非,该如何裁定?一曲悲歌,随着滚滚的乌江水,流啊,流啊,又借着太阳的热能,蒸腾九宵,化做好雨,滋润着九州华夏儿女的心田。“不肯过江东”,是逃避现实?不,不,怎么可以如此理解项羽!鸿门宴,是对胜与败的洒脱;乌江自刎,是对生与死的洒脱。英雄本色,是不可以用功利的思想来看待的。项羽就象太阳,灿烂过,辉煌过,而且不是一般的灿烂,一般的辉煌。太阳有出,也会有落;英雄有煊赫,也会有沉寂。项羽煊赫的时间不长,那是因为,他灿烂的亮度太强,煊赫的声势太大,因而损耗了自己,楚汉之争,是历史的埋伏。项羽,逃不过历史的宿命,在一个乱世,在一个乱世一样的江边,结束了一个英雄的神话。正因为最紧最急的弦,最易断,所以才有了《项羽本纪》,所以才有了在历史的星空项刘同辉、项不亚刘的局面。项羽中了历史的埋伏,正如他抗杀二十万秦军一样不是偶然,不是那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成败,却已注定。十面埋伏,项羽失却了夺取天下的大势,如日中天的霸业毁于一旦,剩下的,仅仅,是一颗雄心壮志。在与汉的争夺中,项羽只有一个弱点,而且是唯一的弱点,就是:他是英雄。而刘邦不是。英雄,注定要有一个壮烈的残缺,一个不完美的结局。诚然,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时,一切的抵抗都只是徒劳。项羽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只能无奈的陨落于一片苍茫之中。但是,留下的,却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十面埋伏。最紧最急的弦,最易断,最堪悲,也最合英雄末路。不!英雄没有末路

作文话题

1700字 记叙文 埋伏 项羽 历史 英雄 埋伏 乌江 一个 煊赫 阿房宫 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