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太难,终究随波逐流--武松-人物作文1400字

武松在我心中始终模棱两可,正亦非正,邪亦非邪,正邪不可判。

纵观武松的一生,从积极到消极,从昂扬到随意,从有方向到没方向,从有规矩到没规矩,从豪气干云到心如死灰,他人生的命运无非四个字:逼上梁山。他不像宋江柴进,半只脚踏进江湖,若不上梁山,也可以在某个地方安营扎寨当个老大;他也不像李逵鲁智深,天天街头巷尾不安分的打架斗殴。他不是,武松,只是个在清河县吃百家饭、和侏儒哥哥一起相依为命长大的普通孩子。武松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却迫不得已被逼上梁山,从此落草,走上一条不属本心的不归路。他重情重义,心思缜密,在发现嫂子潘金莲并非善茬时,他不停的暗示哥哥注意提防;得知哥哥去世时,他发出了疑问三连:“我哥哥几时死了?得什么症候?吃谁的药?”这便是他的心思缜密之处,在梁山众多好汉当中,武松的勇猛的确数一数二,但他同样心思细腻,将万千心绪藏在心里,后来为哥哥探案的时候,他是真正的展示出心有猛虎而面不改色。

他好面子,把面子看的比生命都重要,这便是典型的中国旧社会心态。武松独自打过猛虎,为哥哥复仇而伸张正义,这都是他引以为傲的资本。可当他面对张青时,他说,他是都头武松。都头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芝麻官了,可他把这个职称,放在心上第一位。他坚持着“有兄弟,无是非”的梁山原则,面对张青这样的吃人恶魔,他依然一口一个大哥,并不觉得张青有何不妥,两人结拜成了兄弟。武松认为,人做事的对错无所谓,只要是兄弟,只要看对眼,那错的也是对的。武松也曾想,找个小小的县城安身,成家立业。武松与李逵这种,言语粗鲁之人不一样,他从来都知道,在上面场合该说什么话,这让他能够被这个平凡的世界,被这个庸俗的官场所接受。可以说,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武松这一辈子,可能就在阳谷县以都头的小身份,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了此残生了。但在水浒传的世界里,对于每一个梁山好汉,“平安”二字,真的太过奢侈。

武松这一生,除了自己那早逝的侏儒哥哥,究竟还有谁真心的对他好过?他曾以为,张都督是真器重他,提拔他,可后来也因为张都督,武松被刺配恩州;他曾对施恩那么真诚,可最后,武松因为施恩,被弄了个罪上加罪,施恩只来说了两句话就走了。他这时开始明白,在这个江湖上,他武松只能靠自己。所以,即使鲁智深一路护送武松到底,他最后也只默默说了一句:且请放心,我自有举措。

武松后来上了梁山,用自己一番好武艺屡屡立下战功,为山寨壮大立下汗马功劳。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上阵杀敌毫不含糊,从不胆小如鼠,贪生怕死;对于招安政策,他坚决反对,不曾改变。他始终坚守原则,武松在我心中,是实实在在的不改之人。如果错了,我认;如果我认定了,那便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我还是无法评判,武松到底是个好人坏人。血洗鸳鸯楼时,他的行为让我胆寒;可打虎时,他所表露出来的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令我无法厌恶他;为兄长报仇雪恨时,他对手足之情的重视已不必多提,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所以在我心中,武松一直是介于正邪之间的人。武松,本不是英雄,是社会把他给逼成了“英雄”。

纵观武松的故事,的确是个悲剧。以打虎开始,以撵狗为终。以夸耀酒量连吃十八大碗而始,以因一点酒肉殴打店家为终。以众人敬仰,县令亲自迎接的英雄为始,以朝廷通缉,为逃命不得不化身头陀为终。以有分寸,有礼貌的都头武松为始,以没规矩,没道理的行者武松为终。开始的武松,会把自己的功劳说成是别人的功劳。后来的武松,会把别人的酒肉抢过来当成自己的酒肉。一辈子要面子的武松,最终在冬天的小溪里艰难的挣扎。一辈子爱吹牛的武松,最终走到哪里都不敢跟人提起自己的往事。征方腊之后,武松失去了一条胳膊,从此之后,心如死灰,再没有了一丝生气,与鲁智深在杭州了却半生。武松,这个当初意气风发的英雄好汉,最终变成了一个不知为何而活的头陀行者。在佛寺中,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出家人。比起鲁智深的大圆满,因随波逐流而挣扎失去方向与本心的武松,在杭州年八十而善终,只获得了一个人生中的小圆满吧。随波逐流容易,独善其身难啊。

作文话题

1600字 独善其身 随波逐流 终究 人物 武松 梁山 哥哥 李逵 施恩 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