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理智的关注者-议论文1000字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的“眼光”所及似乎能遍及世界万物,然而这似乎塑造了一个更加庞大的迷局。
我们常常自以为能关注到所有事情,然而很快又抛到脑后。这客观上与信息范围太广有一定关系。从明星八卦到各地时事,新的事件层出不穷,我们随手点开一则信息,以为自己关注了,却又马上被下一则所吸引,以为自己关注过了,且关注了很多,其实根本就忘得精光,又何谈有所思考?
同时,人们关注一件事,常常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并不是真正想要去解决问题。当我们转发贫困儿童的境况,要求为他们捐赠时;当我们指责路人对于落难者的袖手旁观时,我们以为自己关注了。可是,钱呢?行动呢?当你隔岸观火、大声呼吁时,你难道不是看客?
鲁迅在《药》中写到“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到了悲壮剧;如果显得縠觫,他们就看到了滑稽剧。”这些凑热闹的人们,自以为关注着事情,不过是寻求感官上的刺激罢了。有些人见不得好人受苦、坏人得志,拿起键盘口诛笔伐,确终究无所作为,很快又“关注”上了下一则事件。这些人并不是真的想维护正义,只是享受维护正义的参与感。他们关注了事情的大概,却懒于思考、惰于作为。
倘若看过了一眼、做出了评论,就算关注了,可滴滴租客遇害的真相、假疫苗的管控措施、受害者永远无法挥去的痛苦,却无人问津,那么下一个受害者,可能就是你自己。
这样的“关注”,我们不要。
我们应当做一个真正的关注者。
为了避免被铺天盖地的信息蒙蔽双眼,沦为眼光的囚徒,我们应当有选择地去关注。选择感兴趣的领域或是有实用价值的信息,都很好。但切莫看到头条是什么、软件里推送了什么,就下意识地点进去。那不叫关注,那是盲目,是无所事事、堕于思考。而对于所关注的事件,比起一看到消息就激动地敲起键盘,我们应该先仔细思考自己看到的是否有依据、自己想说的话是否理性、是否是情绪的产物。倘若自己也对此有困惑,就不应该为了“凑热闹”而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一个真正的关注者,还应当有参与意识。龙应台在《生了梅毒的母亲》中,不仅针砭时弊,批判台湾当时的环境问题,更是提出,自己将在新春的第一个晴天,到大屯山上捡垃圾,期待着于同样关注环境问题的人相遇。在这个有些浪漫的呼吁中,笔者参与进来了,读者也参与进来了,而不是念叨着“对,对,应该关注”,结果还是抛到脑后。
“社会是一艘船,每个人都应做好掌舵的准备。”我们可以甘于平凡,但我们不能忘了自己应当为社会承担的责任。因而真正地关注周遭之事,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