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和而不同-议论文800字
君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敬仰追求的人物形象中华文学发展的辉煌历史上从来不乏赞美君子的著作,那么我们所向往、推崇的“君子之风”,到底应当是怎样的呢?
我想,定当同《论语》中子路所说如出一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风,一定有和而不同的气度与胸襟。
君子之风,和而不同,这是一种坦荡的胸襟。北宋时期社会动荡,各有识之士纷纷寻求化危为安的路径,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大胆变法革新而与其立场相对的保守派代表司马光和苏轼则极力反对,据理力争,双方毫不退让,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硝烟味,仿佛要拼个你死我活以求胜负的猛兽们。然而,当苏轼摊上“乌台诗案”的官司,面临被处死的危险时,王安石却不计过往种种为其求情而作为政治死敌的王安石和司马光,他们对对方的评价却并非一味贬低抹黑,而是坦然地承认了对方“有过人之处”,“君子人也”。这正是君子之风的生动体现——坦然承认对方的好,能够在其危难时刻不计前嫌地伸出援助之手。君之子之交,亦敌亦友而君子之风,和而不同,这便需要那种坦荡的胸襟以坚守道义,坚守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和而不同,这是一种包容的气度。王安石不计前嫌为苏轼求情,司马光在王安石病逝后放下立场请求朝廷对其厚加礼赠,同为王安石政治死敌的苏轼也亲自为其起草制书,作出了对其的高度评价,这体现的不仅是君子间亦敌亦友的情谊更是一种宝贵的包容气度。包容对方的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又坚守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我国当今“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正与此一脉相承。“求同存异顾名思义即一起追求各国之间共同的利益,但又保存、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又互不干涉。这体现的正是大国担当与大国气度,完美诠释了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也告诉我们追求君子之风,需要包容的气度。
君子之风,和而不同,这需要坦荡的胸襟与包容的气度,更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荧烛末光增辉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