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学习钱学森爱国精神作文1500字
“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他,就是钱学森。——题记
庚子年,网民声势隆重发起对钱学森诞辰一百零九周年的纪念活动。我们欣喜的看到,老一辈科学家被舆论高度关注和敬仰。钱老的网红效应说明,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呼唤矢志报国的科学家精神。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钱学森先生在少年时就将爱国情怀融入在学业中,融入在振兴中华的志向中。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府腐败,外敌入侵。这一切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心,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35年9月钱学森赴美留学,主修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年轻的他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他在同学们认为及格万岁时,作答了一份96分的卷子,因为他知道物理从理论到实践“一万减一等于零”的道理。当他面对外国人认为中国“只是一个落后的农耕社会,再优秀的科学家回去也是徒劳”的看法,只是笑答道,“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树。”可他在内心种下的是中国的航天梦。他知道在中国需要他的那一刻,他便一定会立即展翅回国,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天梦。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年时的钱学森与妻子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启程回国效力。可谁也没有想到,他回国之路那么漫长。被关押的14天中行李笔记被抄走,宝贵的自由被夺去。自始至终支撑他的是“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的信念。1955年的10月1日清晨,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劈波斩浪,驶往香港,甲板上,海风吹拂着他的面颊,他眺望远方,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希望脚下不是甲板,而是祖国的火箭舱壁啊!回国后,钱学森全身心陷入“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中。在很多人眼中,中国航天的发展似乎很“顺”,比国外发展还“快”,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跻身于航天大国之列。其实在这毫不费力的背后,有着他多少拼尽全力的日日夜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霄济沧海”。正值壮年的钱学森,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国家需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毫不犹豫答应的背后是付出巨大的精力与担当。钱学森在中国航天十一个“第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打造国之重器,就很难有现在迈进天空的中国高度。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从那位眉目中夹着对中国航天未来展望之火的少年,到现在经典照片上饱经沧桑的老人,钱学森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他忠爱一辈子的祖国和人民。聂荣臻元帅在钱学森归国五十周年致辞信中写“中国航天事业是中国这50年最光彩的事业!”使这事业建成的是钱学森那颗“我是中国人,忠于中国人民”的爱国心;那股“外国人能搞中国人也能搞”的勇气;那种“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的精神。终于有一天,钱学森先生抬头望着高耸的核弹导弹东风二号,心中默想着,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在他古稀之年的时候,他并没有休息,而是再次投入到学术理论中去。当时人们正在争分夺秒把文革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钱学森并没有置身事外,他用了15年,在诸多领域进行探索。钱学森认为,这些年来和大家一起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与设想,才是他回国以后开创性的全新观点和理念。这些观点和理念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中国的“两弹一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耄耋高龄的钱学森与妻子走在北京明媚的阳光下,钱老感慨万千,他对妻子说:“也许我该给你道歉,如果不是你嫁给了我,你将是中国最好的女高音。”妻子却说,“我们这个国家可以没有蒋英这样的歌唱家。但不能缺少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我愿为此做出牺牲,这不是遗憾。这是光荣。”钱学森先生的爱国精神,贯穿他生命始终。“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先生作为先行者,披荆斩棘,把智慧锻成的阶梯留给后人。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回首望去,他只付诸默默一笑。千千万万的他们如同无数个火种,在暗夜里汇集成一片永载史册的壮阔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