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_读后感1200字
寒假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文化苦旅》。其实之前读过《余秋雨散文》,那是从余秋雨的多篇著作里摘选出来的集子,印象最深的几篇就是苏东坡突围(黄州突围)、风雨天一阁还有宁古塔,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喜欢那种将城市与历史结合起来的风格,也唤起了我对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我一直不知道这几篇是出自文化苦旅直到现在拿起《文化苦旅》这本书,不过这一次,我又有了新发现。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还有人生之旅,我懂得,文化的旅途,不仅仅是走遍万水千山。
如梦起点,三篇文章,占全书篇幅不多,牌坊一文中表现了封建礼教的讽刺,寺庙一文写佛教与现代文化教育,还有那篇信客我惊奇地发现信客这篇文章居然是初中学过的课文。
中国之旅,篇幅较多,也是我之前就看过一些的部分。提起都江堰,我自然想起李冰,那个治水有方的蜀郡郡守,不知道的是,都江堰与青城山比邻而居,互相映衬。青城山是道教圣地,喜欢讲天人合一,并把水作为教义的象征。而都江堰,看上去是人在治水,不如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余秋雨说。道家的天人合一观点,几千年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类即使是已经走到了生物链的顶端,也要敬畏着大自然,人是不能脱离大自然甚至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又联想到了正在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就是人类贪欲的后果,天有天道,人也应该守好自己的本分,不该碰的东西,不能碰。黄州突围,讲的是苏东坡,在之前写作文时,苏东坡被贬黄州却弯道超车的例子,几乎被用烂了,我也不能免俗,这段历史也频频出现在我的作文里,当然,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喜欢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是洒脱的,豪放不羁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黄州的日子凄苦,但这更激发了他在诗文里的超脱,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后赤壁赋这三篇千古杰作也诞生于黄州,正是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独,让他彻底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
世界之旅,没有写浪漫的爱琴海,没有写宏伟的泰姬陵,写了西太平洋上小船上看到的海,写了北欧夜行火车上的寒夜思考,写了鱼尾山屋里对古文明的求索。余秋雨说,我们在学习欧洲文明时,文化前辈是一味地抱着歆羡和追慕的态度,但是,欧洲文明并非全部优秀,面对它,我们要理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文化自信,但自信不是自大,文化的传承需要谦虚。
人生之旅,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长生不老的那是神仙,生老病死,每个人都要经历。人食人间烟火,就有七情六欲,也就有喜怒哀乐惧。百岁老人巴金,导演谢晋,作者的父亲与母亲,文革的批判谴责,批斗谩骂,也不会阻挠了他们文化的心。相反,文革后的谢晋更加成熟,文革后的巴金依然敢大胆发声,他们默默承受文化之苦,也是读到这里,我才懂得,为什么这本书叫做文化苦旅。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文化苦旅,每一场旅途,都是对历史的回顾,对人生的启迪,这旅途虽苦,却依然有人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