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志愿,首选外地大学吗_1500字

据《新闻晨报》报道:很多上海父母给孩子起名字都爱把“沪”字嵌进去,“王沪生”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上海人的“上海情结”是外地人所无法想象的,在上海,高中毕业生一般都不愿意把志愿往外地填。不过,这个现象已经发生了改变,“出门”读大学已经为很多上海的考生和家长所接受。在上周末的教育博览会上,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外地大学已经提前开始招揽上海生源,很多家长和考生前去咨询。你会鼓励孩子去外地读大学吗?

怕“小绵羊”出去迷路

王敏惠48岁公司职员

说心里话,我不希望女儿去外地上大学。不为别的,就怕她不适应。从小到大,女儿一直很乖巧温顺,朋友都说她像一只小绵羊。十八年了,女儿在我们的保护下很单纯、很快乐,但自理能力很差。我和她爸都舍不得把她放出“羊圈”。

何况,我们上海有那么多好学校可选择,人家外地考生都巴巴地往上海挤,我们为什么要往外地走呢。相对于其他地方,上海是一个信息中心,在找工作时资讯非常发达,很多国际知名企业也很认上海这块牌子,在上海招聘的政策都放得比外地要宽,单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也认为没有必要让女儿到外地求学。

不过填志愿这个事情,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那么专制,肯定要听取一下女儿的意见。于是那天,我试探性地问了问她。女儿不加思索地回答:“我才不要到外地去呢。”有女儿这句话,我们就心定了。接下来填报志愿时,外地学校,我们是肯定不会考虑的。

给自己多一种选择

胡先生26岁媒体从业人员

在同一个地方,待了十八年,我厌烦了。因此,当我得知学校保送我进北大的消息时,我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俗话说“狡兔三窟”。去北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也是在为自己设“窟”。我的根在上海,这里当然是我生活和工作的首选。不过,若有一天我厌烦了上海,我不愿留在这里了,那么我还有北京这么一个后备选择。大学四年,我的北京生活既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积累,它为我积累了一个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本。在北京这个文化中心,我认识了不少文化圈里的朋友甚至是泰斗人物,即使我现在回到上海工作,北京的那些朋友们对我的工作依然有非常大的帮助。

横向里看看,我那一届在北大的上海同乡就有五十个,大家普遍对去外地求学没什么反感。尽管四年后,在北京的大部分上海同学都回来工作,但北京的那段求学经历依然是为彼此所津津乐道的一段记忆。

我和儿子的“抽屉同盟”

周先生50岁公务员

儿子现在北京读书,明显比在家时成熟了不少。高考填志愿前,我和他妈妈商量过,当时我的意思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而他妈妈则要孩子留在上海,她不放心儿子一个人生活。那时候高考咨询会还没开始,儿子对志愿的问题也没有流露过多的倾向。

不过,有一天我却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好男儿志在清华”,笔迹是儿子的没错。原来,他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只不过还没有和我们摊牌而已。接下来的几天,我收集了很多清华大学的介绍和招生材料,趁儿子不在家悄悄地放到了他的抽屉里。那天晚饭的时候,儿子自己挑起了高考志愿的话题,在本地大学和外地大学之间作了很多比较,不过他没有提及清华,因为当时他妈妈已经开始苦口婆心劝说他不要到外地读书了。我和儿子相互看了几眼,低下头没有说话。

填志愿的时候,儿子的零志愿填了“清华大学”,他对他妈妈解释说,考清华挺难的,以他的成绩未必会上线,估计还是会被上海的大学录取的。我赶紧在一旁帮腔,清华毕竟是全国最好的大学,让孩子博一博也是应该的。

等到清华的录取通知到家的那天,儿子欢呼雀跃,我和他妈妈也由衷地为他高兴,事已至此,他妈妈也不能阻拦,虽然心里万分舍不得,但还是把儿子送上了北上的飞机。

求稳,去外地

辛永峰54岁技师

说实话,当初在为女儿谋划高考志愿时,我们没考虑过外地大学。家门口就有这么多好学校,干嘛舍近求远。开始,我们觉得上外不错,可女儿觉得这个学校太小了。后来喜欢新闻的女儿铆牢了复旦新闻系。不过,几次模考下来,女儿的成绩尽管达到了复旦新闻系往年的分数线,可每次都只超一两分,我们都觉得蛮玄的。

就在我们都很紧张的时候,女儿的班主任给了她一张南京大学的推荐表。只要女儿填了南大,并且高考分数达到南大的投档线,南大就肯定录取她。我们觉得这个方案比较稳妥。毕竟南大也是名校,而按照女儿的实力要达到南大的投档线还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当时政策也放宽了,承诺上海出去的学生毕业后户口肯定可以迁回来。与其为了上复旦新闻系孤注一掷,还不如稳稳当当地读南大新闻系。

在家庭会议上,我和女儿还有她小舅都赞成考南大,唯独老婆舍不得女儿跑到外地,无奈三对一她只能少数服从多数。为这事,填志愿那天,老婆整整一夜都没睡着。不过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四年的离家生活使女儿成熟了,现在她回上海找的工作不比在上海读书的孩子差。

作文话题

1900字 高考 上海 志愿 外地 首选 上海 女儿 外地 儿子 北京 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