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议论性随笔1000字
古人云:心存敬畏,而生虔诚;畏,而生戒惕。心存敬畏,则能把握分寸,守住底线,行稳致远;失去敬畏之心,则变得肆无忌惮,突破底线,折戟沉沙。
孔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而今在新时代,我们也应有四畏:敬畏自然、敬畏规则、敬畏文化、敬畏少年。心存敬畏,方能行明经纬。
心存敬畏,应敬畏自然。敬,为天人合一的和谐超脱;畏,为天地有常的庄重肃杀。
自然是万物之源,宇宙从中产生,历史从这里起步。人类才得意踏上历史舞台,并世代延续下来。
天地自然,古者敬之,自周之伊始,君主重祭礼,登顶泰山,以报山地之功。至于文人骚客,皆敬自然,以自然为美。
如太白赞赏:“况阳春照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又如苏子感叹:“此皆造物者之无穷藏也。”
然而在工业革命的滚滚浪潮下,我们动摇了内心对自然的敬畏大厦,一味追求发展速度,以至今日浊尘蔽空,不见星月,周身雾霾缭绕。
而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塞罕坝林场的修复,便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创造的奇迹。人们爱护自然,共建绿水青山。
心存敬畏,应敬畏规则。敬,为人伦有序的和谐;畏,为规则的庄严凝重。
人类社会中规则交替,但正是规则以及人们对它的敬畏创造了社会的安宁。
重庆公交坠江事故,15条鲜活的生命在几秒内经历了生死归途,车冲破护栏的那一刻,众人撕心裂肺的哀嚎,无不令人揪心疼痛。
即使每个人在社会的角色定位不同,但都一定是社会的遵循者。正是事故的始作俑者,她的一系列行为折射出规则意识的淡薄,酿成惨剧发生。
在社会中,有法律这一稳定的规则庇护着我们;在学校里,有校规校纪这些条条框框装订在生活的棱角上,呵护着我们的成长。
我们既在规则的庇护下,又在规则的框架内稳步前行。
心存敬畏,敬畏文化。敬,为中华文化日久弥新;畏,为中华文化厚重丰蕴。
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无尽的宝藏。无论是风靡全球的孔子学院,还是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的化用,都是我国文化普适性、包容性的征明。
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来源于文化,支持中国梦实现的源动力还是文化。
曾经缺乏敬畏而不加以传承与保护的行为,将民族宝藏拱手让人。
当传承文化流入新时代,在我们身边荡漾,通过《经典永流传》将古诗唱给我们听;《国家宝藏》将久居深宫的国宝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吟百转,一眼千年,它们引发观众无数共鸣。我们应坚守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活得新的活力,
心存敬畏,应敬畏少年。敬,为少年的蓬勃朝气;畏,为少年的后生可畏。
陈独秀曾说:“少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新刃之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在时代潮头的总是少年。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正是那一群朝气的少年。诚然,敬畏少年之刚勇锋利,更是敬畏中国之傲然屹立。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新时代的少年们应将个人素养与中国梦结合,心向远方,砥砺前行,塑造真正可敬可畏的少年一代。
在当今中国追寻“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代中,我们更应存敬畏于心,方能明脚下经纬。
敬畏自然,守住绿水青山,与自然和谐相处;
敬畏规则,坚守依法治国,共营和谐社会;
敬畏文化,留住中华灿烂瑰宝,建设文化强国;
敬畏少年,砥砺前行,永远奋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