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京城-随笔1200字

生在杭州是幸福的。至少我如此认为。

大多数游览过杭州的人都会感叹,杭州果然不负人间天堂的盛名。

的确,作为一名杭州人,我有足够的资本自豪。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英雄豪杰,都对西湖、对杭州由衷地赞美。而西湖或是杭州,又造就了多少的名人佳作。

然而这样的风景便容易让人沉醉。南宋王朝的败落便是如此。

由此我们就可以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的朝代都将落脚点放在了北京,而不是江南水乡——古人是睿智的,或许他们早就预料到这一点了吧。

杭州的美,始于天承,未经雕琢亦精致如画。婉若江南的女子,柔弱无骨,浅笑低吟得惹人怜爱。

而北京却是截然不同的。只有亲自到过北京,你才能感受那千百年的沧桑,才能真正了解,到底是历史成就了北京,还是北京成就了历史。

作为一座文化古都,北京承载了太多的过往记忆。有谁知道他造就了多少繁华,有谁知道他见证了多少变故,又有谁,能探询到他的内心深处。

去北京已是几年前的事了。想来实是惭愧,这么多年来竟一直未好好地写一下首都。除却那些不应当的原因,最主要的,却是我不知该如何下笔。

许是被他的壮丽所怔住了吧。然而我一支拙笔,怎能描绘出北京所带给我的,哪怕万分之一的震撼。

这就是历史吧。

让你惊叹,让你感慨,却容不得你一丝一毫的辩解。他沉默,所以你也只能无言。

可是却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叫人们一直地铭记下去。

我无法描述当我站在紫禁城下时,心中所涌现出的全部情感。诧异,怔惊,感动,或者是,迷恋。

我只知道,仅此一眼,我已注定终生难忘。

原来历史也可以让人如此地眷顾。

我不喜欢称他为“故宫”——这样的名字太过无情。而紫禁城所让我联想到的是——华丽的牢笼。如此突兀,却又如此相衬。

沈阳也是有故宫的,只是并不闻名于世。清王朝迁至北京前曾在此外建都。由努尔哈赤始建,其后皇太极完成。然而面积不足北京紫禁城的十分之一,气势自然也是远远落于其后。

紫禁城之大,是非丈尺可以测量的;紫禁城之雄伟,是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完的。

以眼瞻仰他磅礴,以耳聆听他沧桑,以手碰触他的历史,以心感受他的沉寂。

而用这样的方式接近,只该是紫禁城。

如今的他亦如帝王般,依旧在尘世里孤然傲立,昂首俯视这一切。

他是骄傲的,却注定只能不语。否则,他又如何能容忍这千百年来寂寞。

是的,他始终都是孤独的。多少人拥有他,却从来都不曾了解过他。他们永远都不会看到,向来沉默的他,所拥有的是怎样一个不屈的灵魂。

他是有生命的啊。

而我,作为一个后生,却也只能对着高不可及的城墙叹息。

走出紫禁城的时候,忽然想起一段故事。

据说溥仪沦为平民百姓后,也曾回到这里参观——只是早已不是当初的进出自由,而是花钱买了票才得以入内的。面对着自己曾经的家,溥仪真可谓感慨万千。

我们这些后人也会为溥仪感慨,但我想他本人的感受恐怕更是无奈吧。他所失去的不仅仅是家,而是整个天下啊。

不知紫禁城,是否也曾为他落泪。

离开北京后,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太多的文人墨客没有生在当下。否则,兴许还可以闻见诸多描写如今北京,和紫禁城的诗词歌赋吧。

然而回想起那一堵高墙,也不知曾将多少有才之人、有志之士都挡在了外面。

我想我是无法了解前人们的无奈的,于是也只能借前人之愁以赋之:

南望京城,无语自伤神。物是人非不应问,英雄报国无门。但闻往事凄凉,谁言今日惆怅?千年风雨缠连,回首、京城难忘。

作文话题

1300字 随笔 紫禁城 北京 杭州 历史 故宫 只能 西湖 不知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