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温州中考作文随感_1200字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做一个“行者”》!

这,就是2010年温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考场外,带队老师们莫名其妙;校门边,送考家长们目瞪口呆;考场内,参试学生们紧锁眉头……

意外!几乎是所有人心头涌起的唯一感受!

诚然,《做一个“行者”》这样的题目,似乎更适合于高考作文的命题;“行者”这个内涵丰富的名词,老师家长大人们都觉得理解表述有些困难的概念,那面临中考选拔十分紧张的学生,又如何能从容以对?

试问:“行者”何解?

◎行者xíngzhě

(1)[pedestrian]出行的人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2)[untonsuredmonk;itenerantmonk](1)∶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又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2)∶泛指修行佛道之人(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本题中的“行者”之义,可排除宗教释义,当取“出行的人”之本义。

余秋雨有一书《行者无疆》,释义为“行者,行走的人。”则是对其内涵进行扩展,产生引申义,也是人们普通理解的意思。

从题目上看,可以感知命题者想避免学生盲目套题的主观方向,但确实让学生在审题时产生一定的难度。

因此,采用“读写结合”之法,在提示语中概括了本卷的相关阅读理解的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打开思路,降低难度,还是可行的。

从中考的角度,与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来看,题目的意思主要是讲述自己的行动实践经过的感悟体验为主,侧重点并不在于论述为什么要做一个行者;但并不排除少数学生在选题上会出现偏差的可能,在作文中只片面地空论、讲大道理,会出现严重失分。

如抛开审题中可能存在难度这一点,今年的中考作文命题,是非常深刻、大气、及时的。

很多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说又陷入了一个误区中。过度强调训练,过度依赖课堂,过度远离生活。语文学习似乎变成了极简单的听写抄写,和不痛不痒的早读。没有阅读,没有观察,没有思考,没有体验,没有辨析,没有实践。

看着基础分相当不错的学生,却思辨能力极差,作文总是胡乱编造,心里总是隐隐作痛——语文的教学,本来不应如此啊!

做一个行者!今年的中考作文开宗明义,告诉人们,学习不可以没有实践!这种中考的导向功能,将对今后的语文教学产生较为积极的意义!

“学习”之义若何?从繁体字上可以看出,“学”原指孩子在屋下捧书而读,重在前人知识经验的获取;“习”是指鸟儿窝上张翅试飞的练习,重在实践的锻炼和体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的意思,正是说学到一定的知识,并能在实践应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

所以,古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所以,“游”字在大多数的文言文中,理解成“游学、游历”,而非“游玩”。

而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太多的积极性,没有太大的兴趣,最大的原因,在于狭隘的训练记忆的教学,让学生失却了真正实践体验的快乐。

但愿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能引起教育者们更多的反思与改进。

语文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除了课堂课本还有生活实践,除了背诵记忆还有理解思辨,除了自我内心还有外部世界,除了现实现象还有喻指想像,除了文字故事还有个性情感……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语文教学也好,作文考试也罢,本当如此!

知其道而行其智,是为行者!

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上,试着,做一个,行者!

作文话题

1600字 温州 随感 中考 行者 中考 实践 学生 体验 之义 题目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