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_1500字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很多人熟悉的作品《边城》中的一段文字。是的,是很多人熟悉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那山、那水、那人,构成了神秘而极富灵性的边城世界……“一汪清澈沱江水,养育百年性情人”(董夏青等《小城凤凰》)。正是那座“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诞生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和文化大师: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自称“乡下人”的文坛巨匠沈从文,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对我们而言,既是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而为我们构筑湘西边城世界的,就是声震中外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

他以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感受湘西边地的一草一木,感受那里的山山水水,洞察那里形形色色的人物,构建了一座供奉着美好人性的“希腊小庙”。那里尽管封闭、落后,甚至显得荒蛮,但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恃强凌弱,在那里,我们认识了三三、萧萧、丈夫、船总顺顺,当然更熟悉“眸子清明如水晶”的翠翠、“结实如老虎”但“不倚势凌人”的天保和傩送!在这个风俗纯朴的边地,“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这就是令人熟悉而又难忘的“边城”风景!

一条沅水,一湾沱江,一座美丽的小城——凤凰,让沈从文先生“认识美,学会了思索”。这位“乡下人”在他熟悉的湘西世界,感受了人性的纯朴和美好,“发现泥涂里的道德光辉”,也在都市文明中,看清了“繁华下的文化溃烂”(沈红《湿湿的想念——写给爷爷》),用他纯洁如水的文笔,给我们展示出熟悉而陌生世界的一个侧面,荡涤着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性情,增长了我们人生的智慧……

上善若水。先生笔下的清亮亮的“水世界”,长养了边地的人,也让先生具有了水一般的兼容并包的智慧,安于寂寞、甘于淡泊的性情,以及执着柔韧的性格。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先生,一部《边城》,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使他蜚声海内外。真可谓“一笔挥就两昆仑”啊!但他却是那般的安于寂寞,是那样的从容淡定!当海外“沈从文热”传入内地时,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打算召开一次沈从文学术讨论会。得知这一消息的沈从文先生,于病榻上写信劝阻:“我出了本书有什么了不起?我最不需要出名,也最怕出名。何况我总的来说,由于种种原因还未毕业,哪里值得夸张?”“出名”,说白了,就是让公众熟悉自己。对很多靠炒作(甚至不惜以制造绯闻炒作)“出名”的人而言,“出名”是求之不得的!可先生却是“最怕出名”。是啊,对先生而言,出名是不需要炒作的,因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靠炒作“出名”的人,只能是“各领风骚三五天”,最终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由“熟悉”而变为“陌生”。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句刻于先生墓侧石碑上的话,是对他一生归宿的最好诠释。“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先生妻妹张充和女士的嵌字挽辞,是对他人格品性的高度提炼。“从文让人”,先生的品性和人格魅力多么令人赞叹!

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先生熟悉的故土,给了他创作的灵性,给了他人生的智慧,使先生营构了一个独特的湘西“边城”,使后世的读者,在这个独特的世界里,寻找生活的真善美,吸取精神的力量。“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刻在世间最朴素的墓碑(一块石头)上的先生的格言,引领我们去先生的湘西边地,寻找我们因久违而陌生的风景,让世间多一些真善美,少一些假恶丑,这就是先生留给我们的太阳底下最美的风景,我们必须熟悉的风景……

点评老师:黄平科

点评内容:本文从我“熟悉”的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边城》入手,表现熟悉的边城风景和那里的美好人性,探究先生的人格品性:从容淡定,坚韧包容,质朴谦逊。而这正是我们“熟悉”且应该发扬光大的,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美好的人性似乎也正在我们身上悄然发生变化,美好的东西正渐行渐远,离我们而去……所以,文章结尾呼吁留住先生给我们的“太阳底下最美的风景,我们必须熟悉的风景”,让我们“熟悉”风景不再“陌生”……

作文话题

1700字 熟悉 熟悉 湘西 边城 出名 风景 边地 陌生 沱江 美好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