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喜悲-读《生死场》有感2000字

这本书,不过短短十七节、仅仅五十来页,但字里行间都浸透着血泪,让人感到无限的荒凉与无助。

在第一节《麦场》至第十节《十年》里,作者描绘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生活,受着地主的残忍压榨,忍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在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中度过岁岁年年。胡风说,我们在这能够真切地看见被抢的土地上被讨伐的人民,用了心的。更紧的和他们相拥。我们能感受到人物对现实世界沉重的心理反应,他们都是一年到头脸朝黄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连生下的孩子都是畸形的。

后七章描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九一八”事变后,在日寇铁蹄蹂躏下东北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和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农民不仅仅受困于地主的摧残,还承受着帝国主义这座大山。王婆、老赵三、月英、金枝,这些男男女女浑浑噩噩地生活,乱七八糟地死去,精神世界只剩下荒芜,行为只受本能的支配,沦落到活着似乎都没有了意义。亲人被枪杀,邻居被掳走,到处都是受苦受难的农民,直至后来,困苦的王婆帮秘密团体站岗放哨,寡妇投奔义勇军,老赵三成了义勇军的宣传员……受压迫的人民站起来了,煎熬着的百姓觉醒宣誓了,农民们加入抗战了!

文章以悲怆的笔触,书写了悲凉且壮烈的现实苦难。与余华的《活着》不同,《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主题是通过生与死的一系列意象连缀成的,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奋起反抗,赞扬他们誓不为奴、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民族气节。读者深陷《生死场》中的沧桑与悲凉,窥见生命另外一种模样。而

《活着》是书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主人公福贵,在大时代的背景下,经历了内战、三五三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由灯红酒绿家缠万贯到最后亲人相继去世,只有老牛与他相依为命。正如他所唱那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读者在其中感受丰满而昂然的人物,作者将苦难书写的冰冷而又滚烫。

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在书中,生育行为——妊娠、临盆等构成了生命现象的基本支架,是纯粹的苦难,是无奈的行径,是男子强加给女子的行为。处于这个时期的女子看不到任何希望,感受不到任何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是经历三任丈夫、保守苦难的王婆,孩子被丈夫摔死的金枝,还是患了瘫病、被丈夫嫌恶的月英,她们本可以都拥有美好的生活、稳定的家庭、可爱的孩子,但却饱受摧残、命途多舛。萧红笔下对这三个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北方贫困女性的悲惨命运、社会最底层劳动妇女生存的悲剧,这也是社会的悲剧。

萧红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因为躲避包办婚姻,被父亲软禁于阿城县,在这期间创作了《生死场》。出身于思想没落的封建家庭,她无人怜爱,只有在祖父的菜园方得暂松女子的桎梏;求学于思想激荡的北平,她形影单只,唯有扑在浩瀚卷帙中,方显得不那么孤独;奋起于风云涌起的时代,她力挽狂澜,逆流而上,唯有提笔向人类愚昧处,方得引领无数青年学子向更光明处走去。在重重围墙包裹的深院,她看见惨淡月光下,佃户们依旧冒着风露和寒气在耕作。她深感底层人民的酸楚,不愿再于深闺独自沉吟,不甘向现实低头。她提起笔来,将心中的热血捶打进一撇一捺的字符里,提笔锋芒毕露,落笔字字诛心,一本《生死场》将人类的愚昧与疾苦昭之于世。她已然忘记了身为封建家庭女子所受的轻视;抛开了“如今生活像青杏一样酸”的愁思,她已然不在乎过去的水深火热,只想在匆匆流逝的青春里留下自己的足迹。

萧红以她瘦弱的身躯站在自己人生的起点上,她一如普鲁斯在《影子》中的点灯人一样,将光亮照进了现实中无数青年人的灰暗,青年学子循着光亮,挥洒自己的青春,开启自己人生的篇章。萧红以她独特的语言风格、精神魅力,引领着人们从过去的愚昧中醒来,挣脱封建遗留的重重枷锁。萧红以这种力透纸背的力量,将人生得以升华,开文学中先河。她秉持着信念,将文坛波浪翻涌,让世人铭记。

我不禁想起一百多年前,就在那一个渡口,那一群少年,即使等待他们的是生死未卜、前途迷茫,他们仍秉承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的信念,对着茫茫大海起誓“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别无他求,背负国家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八万里长途,奋然无悔。”悲壮、成就、荣耀,都是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前仆后继靠着血与泪堆砌出来的。遭美国封杀后,华为海思的女掌门何庭说“一定要站起来,减少对美国的依靠,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无比惨痛的教训。”国际平台、科技圈就是华为的生死场,在美国等国家的打压下,华为所向披靡,攻城拔寨,凭着信念与坚持,在世界占据了一定地位。

我不禁想起那个困难的时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战场就是每一个战士们的生死场,每一位勇士都要在生死场上奋起抗战,即使前面的队友倒下了,仍然坚强前行。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的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人民觉醒了,男人加入了解放军队,中国不再任人宰割,沉睡的雄狮苏醒了。

孟子曾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周总理更是在少年时就立下了振聋发聩的志向:“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身处美好的时代,虽然没有“生死场”,不需要我们奔赴战场、为国捐躯,但我们身上仍寄存着老一辈人对我们的殷切期待。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一心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人生可以不急不缓,但生命不可随意辜负。正值青春的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我们需要拥有在生死场上前行的决心,把握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

作文话题

2000字 生死 有感 生死 农民 华为 苦难 现实 奋起 力透纸背 愚昧 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