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菜园-写人记叙文作文1500字

有一处风景,没有姹紫嫣红,却芳香四溢;有一处风景,没有光怪陆离,却常看常新,让人流连。母亲的菜园便是这样一处风光。那些静静地流淌在母亲菜园里的碎片时光,似阳光下的水滴,晶莹剔透又五色交辉,在记忆的长廊里熠熠生辉。

很小的时候,对菜园没有多少美好的印象,甚至有一点点回避。记得菜园里的土壤不肥了,母亲都要定期施肥,所用的肥料都是宝贵的有机肥。记忆中,母亲扎着头巾,戴上套袖,用粪勺从茅坑里一下又一下地捞,尽管一边的我躲得远远的,捂上鼻子,也还是阻断不了那富有穿透力的味道。终于捞满了一粪桶,母亲叫上我,担在扁担的前头,尽管母亲已经将扁担向自己的那头滑了又滑,还是被压得龇牙咧嘴。主要痛苦的是那浓浓的熏天味道,直接考验着我的嗅觉功能。每次被母亲揪住抬水粪,都是一段痛苦的嗅觉煎熬。那个时候,无论菜园里结出什么果实来,也实在留存不下美好的印象,总觉得菜园和那刺鼻的味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后来,渐渐长大了,“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没有大粪臭,哪来稻谷香?”在母亲长期朴实观念的渗透下,菜园也逐步可爱起来,瓜果的香味也一天天地取代当初狭隘的认知。

读小学时,记得每年的开学多是种大菜、萝卜的时候,小孩子在家疯玩了一个暑假,对开学的那份期待和渴盼是真诚而迫切的。快开学时,听到家对面马路上的拖拉机“哒---哒---哒”运书去学校,小伙伴们都激动着奔走相告:“开学啦”“开学啦”。这个时候我便积极地哼着叫妈妈去学校报名拿书,那一边的母亲,不是在菜园里挖地翻土,就是播种浇水,始终在她的菜园里忙碌着。被我哼得不行了,偶尔抬起头来长叹一声,掳了掳额前粘着汗水的几绺头发,接着又埋头下去,侍弄完这样,又忙着那样,似乎菜园里的事总也忙不完。我在菜园埂边上,跟着母亲从这头哼到那头,从早上哼到中午,再从中午哼到晚上,眼巴巴地看着人家去了学校又回来,想象着新书的味道,羡慕至极。后来才知道,开学拿书是需要交学费的,我家自父亲第一次手术后,家里经济就渐渐困顿起来。大概那个时候的母亲是最为难最内疚痛楚的:答应孩子去拿书吧,没有学费;说不去吧,孩子们又不能不读书,只好到家前屋后的菜园里劳动,打发时间。一般都是等开学过了几天,等人家都报过名了,母亲才悄悄地带上我们,跟人家领导左商量右商量,博得些许同情,欠着些学费,领来新书。成年后经常感慨,要是早懂事一点,也不至于哼得让母亲那么为难。

菜园里不仅如此,还珍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的。园知,我知。夏天的暑假,菜园是每天光顾多趟的,关心架上的番茄,翻看看哪一个长大了,哪一个有长熟的迹象了,红番茄,那是极其奢侈的,都是等不及的,往往看到番茄肚皮上有一点点变黄,就惊喜万分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扭下,防止动作慢了,被姐和弟抢先。摘回来之后,神出鬼没地将它捂在喂猪的糠里,像守护着军事秘密基地一般,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等到几天后,偷偷地刨出微红的番茄,躲在后屋,或者佯装做作业,关起门来,独自享受着那份酸酸甜甜,那味道真的算得上是人间美味。

读初中后的每年暑假,菜园也是每日光顾,完成作业后,临近中午了,拿着个淘米盆去菜园里逛一圈,什么长角黄瓜、韭菜番茄,看到哪样能摘的就摘,能割的就割,总能填满大半盆,到厨房里变换着花样开始自行配菜,炒着吃,焖着吃,菜园里的各色蔬菜直接成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晚饭的小菜照例是菜园里的黄瓜,削成瓜片,拌上细盐,一会工夫,汁水溢出,嚼起来咕唧咕唧,可口又有嚼劲。

结了婚成家以后,每次回去,光顾母亲的菜园依旧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件事。韭菜长得碧绿碧绿的,黄瓜挂得密密麻麻的,茄子结得细细长长,土豆也是圆鼓溜溜的,都被母亲勤劳的双手打理得笑眯眯的。瓜架豆棚间反复流连着,怎么看也看不够,哪样蔬菜长势好的,忍不住拔一把,割几刀。总觉得母亲菜园里长的蔬菜吃起来不一样,黄瓜是最新鲜的,青椒的辣度是恰好的,韭菜也是最嫩活的,茄子是最肥美的,番茄自然还是人间美味。每次回去,总要带上几大袋揣进后备箱,跟母亲笑称回来就是“鬼子进村大扫荡”。有时候没空回去,母亲来我家,也总是投其所好地带上几大袋新鲜蔬菜,我将他们小心翼翼地一小包一小包地分装好,放冰箱里省着吃,那是园子的味道,那也是妈妈的味道。

渐增的岁月,不变的菜园;轮回的四季,不变的情怀,瓜果蔬菜演绎着它们的一茬又一茬,生活的列车也在悄无声息地奔向他的一站又一站。每当回忆起家前屋后的那片菜园,那些流淌在母亲菜园里的碎片时光,芬芳了记忆,温润了年华。

作文话题

1800字 记叙文 菜园 母亲 菜园 母亲 番茄 开学 味道 黄瓜 咕唧 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