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稻香满人间-关于袁隆平的作文1200字

(一)

“有些人伟大到使我们忘记了他们也是人,也有生老病死的啊。”

今天在头条上看到袁老去世的消息还以为是讹传,又或者潜意识里希望是讹传,点开才发现新华社等官方媒体都已经发文缅怀,微博留言句句如丧考妣,字字令人泪目。一时震惊之余,悲切突如其来。

已经不记得儿时第一次听到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是在课本上还是在电视机里?他之于千千万万中国人而言虽素未谋面,却相识在新闻的字字句句里;餐桌米饭的粒粒分明里;感动中国人物的光辉事迹里,因而亲切又熟悉。

是啊,就像稻穗没办法脱离吱吱作响的阳光,我们谁不活在泥土之上,衣食之源谁又淡漠能忘?……

(二)

“如果他不在家,就去实验田找他。因为他不是在家就是在实验田,要不然,就是在去实验田的路上!”

印象中袁隆平爷爷是个很朴素的人。他心里有一个小小的世界,那里有——澄澈高远的天,低矮的小屋檐,清凌凌的阳光,以及在温柔光芒下茁壮生长的实验田……在这个小世界里,锄头边的报告纸有点旧,但是有稻香味阳光很暖,“袁花花”(袁老的猫)爬在袁老膝下乖巧又慵懒……

或许是另一个世界面临粮食危机吗?上帝召唤走了袁隆平爷爷。相信他在另一个世界没有病痛折磨;会把他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到每一个角落;也会过上这般怡然自乐的生活。

(三)

“私者一时,公者千古。”

他心中有自己的小世界,但同时更多的是众生百态,民生疾苦。

研究出杂交水稻之后,他没有垄断申请专利,反而连忙将自己的方法传授于徒,记载于书,以求尽快应用于大众农业生产,让人民远离挨饿受冻的日子,让国人走向”粮食小康”。

他年近九旬仍奋斗在研发第一线,以至于好几次记者采访的地点都是在那一片实验田;他站在农业科研最顶端,却能附耳倾听谁家“老翁七十自刀镰”,欠身观察谁家“迩来三月食无盐”?

他用尽一生的努力,为中国开创了“仓廪实,衣食足”的局面;他放弃自己一时的私欲贪念,为众生谋万世之全……

他的汗水实验田上方的天空都记得,因而原本晴朗无云湖南上空“闻”他死讯突然大雨如泻;他的成就人民都记得,因而遗体送行队伍庞大,汽车让行,群众高呼“一路走好”,声声入耳,字字悲切……

(四)

“当他在另一个世界遇到毛主席,周总理,终于可以又骄傲又光荣地说——中国人民都可以吃饱饭了”

而袁老在下午一点溘然长逝,大抵是他想再看一次全国人民都可以吃饱饭吧?

他看到公司的上班族没有选择面包速食,而是把粒粒分明,香甜软糯的米饭吃得津津有味。

他看到一向调皮的小孩子实施了光盘行动,笑吟吟地说“不剩饭有没有小红花?”

他看到在海外的留学生在超市意外找到一袋包装上印有“Made in china”的大米,面色又惊又喜,激动自豪地晒出朋友圈。

他看到年近古稀的夫妇搀扶而行,老妇盛了一碗米粥,老夫细细品尝后赞叹“还是家乡那个味道啊!”

至此,他心已安,圆寂耄耋年。

纵观袁老此生——他在巨浪翻涌时成为灯塔,又在河清海晏时溘然长去。

我相信另一个世界里他会和毛爷爷,周总理并肩而立,带去这新时代的一个又一个好消息——“飞机不再飞两遍,低保制度已完善,我们生产的水稻啊,粒粒饱满,人民不愁吃穿。”

他们说世事沉浮,白驹过隙,人生天地,不过飞鸿雪泥,但我知道,国士无双,衣食之源永不会忘。

微风不燥,燕子轻喃,他实验田的稻香已四散,或许我们和他天上人间没有再见,但又或许他能“再见稻香满人间”……

作文话题

1300字 满人 再见 实验田 世界 水稻 衣食 爷爷 讹传 悲切 粒粒 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