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恩中成长_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800字

“有时,我在内心里呐喊,渴望能看看这所有的事物。只是摸一摸就给我带来了如此多的快乐,如果能看到的话,我将发现多少美丽啊!然而,那些视力完好的人却很少看见什么。他们认为世界上千姿百态的行为以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人类,很少关注已有的东西,却渴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然而,在明亮的世界里,将视力的天赋只看作是一种方便之举,而不看作是充实生活的手段,这是非常可惜的。”这样一段令人们汗颜的话来自一位伟大的作者——一位渴望一切美好事物的盲,聋,哑人:海伦凯勒。听朋友们说这是一部经典的好书,于是抱着希望天下所有盲人都能够重获光明的想法,我开始阅读了这部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盲人们的痛苦,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他们看不见花开花落,看不见日升日落,看不见自己的家人,看不见……听不见孩子的笑声,听不见美妙的音乐,听不见家人们一遍一遍的呼唤,听不见……说不出烦恼,说不出歌谣,说不出对老师的感谢,说不出……这样一个生活在没有声音,没有光明的人是怎样的渴望获得光明?我不禁停了下来,久久地坐在书桌前思考,仅仅三天,她又能看到什么?带着疑问与感叹,我又开始了进一

这样的一段话印入眼帘,我真心的为这位伟大的女作家——海伦凯勒感到骄傲,一位盲人,在眼前一片漆黑的情况下却能说出这样的话,真不愧是除拿破仑外19世纪的奇人。读完了这本19世纪的著作,我发现,我不仅更爱护自己的眼睛,而且更加关注那些我从不欣赏的事物,在我的欣赏之中,我发现那些事物好像就像海伦凯勒说的一样,任何事物都是那么有意义,那么美好。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失明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只有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会想到健康的幸福。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长河中的短暂一瞬间。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无非是在灯红酒绿的舞厅中度过,或是漫无目的游玩着,他们追求的是醉生梦死的生活。而目前青少年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整天东游西逛,无心向学。对于学习,他们总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社会是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是人才济济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的。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还能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而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用自己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向世人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最可贵的是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所谓不抛弃,不放弃,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断前进,在逆境中获得新生。“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正是苦难铸就了海伦.凯勒坚强的性格。她作为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却有着超越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像到的情景,表达自己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友爱。她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诫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类成功的最基本条件。有健康身体而没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纵然是身体残疾也不会抱怨命运的安排,去渴求他人的怜悯。他们会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到达理想的彼岸。写了这么多,我有些疲惫了,不紧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突然看见了窗外的美景,我穿上衣服走下了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面对外面充满生机的一切,我想,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我希望那些激动人心,鼓舞人们上进的作品能够永远流传下去。传给一代又一代,让世世代代都知道这个了不起的女作家——海伦凯勒,也让世世代代都读一读这一本19世纪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文话题

1800字 光明 三天 读后感 感恩 成长 海伦 光明 三天 健康 看不见 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