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京,“核酸阳性”
“朋友圈阳气好足,我怎么还没阳?啧,我可不能阳啊……”papi酱的最新短视频,戳到了每个人的心坎儿里。
疫情防控新十条出炉后,南京怎么样了?城市数据库的数据显示:目前南京疫情感染达峰进度约9%,预计在12月25日首轮达峰(仅供参考)。
12月以来,锐评君身边已陆续有人迈进9%行列。今天,听听他们的故事,那些关于“感染了会很难受吗;几天能好;会从‘阳过’变成‘王重阳’吗……”的担忧,或许能得到慰藉。
1
“啊哈,我阳了,成了亲友、同事群里的领头羊。”率先中招的小A,兴奋大于惊恐。
12月12日一早,小A开始喉咙疼:“连带着肚子不舒服,慢慢开始浑身疼。但我以为是周末在家搞卫生冻到了,还吃了点药。”
当天中午,小A觉得脸发烫,晕乎乎,在办公室趴着迷糊睡去。到了下午,明显感觉高烧、全身发冷,用她的话来讲就是:“牙齿都在打颤颤。”
下了班,小A走在路上,脚下像踩了棉花。好不容易上了地铁,她一边快速在脑海里回忆最近的轨迹,一边下意识拉好口罩:“万一我不小心中招了呢?还是把口罩戴好,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那一天,小A的内心是忐忑的,自觉症状像流感,但闻着平时大爱的螺蛳粉居然有想吐的冲动,隐隐担心会感染新冠病毒。
12月13日,天还没亮,小A就醒了。实际上,她度过了一个无比煎熬的夜晚,体温冲到快39度,“头疼得厉害、眼睛胀痛,睡睡醒醒,汗湿了一遍又一遍。”
吃完早饭,小A喝了999抗病毒口服液,即使乘电梯下楼去拿快递,还是觉得腿发软。到了中午,平时能吃20个饺子的她,10个都没吃完。
下午,小A挣扎着去了医院发热门诊,当拿到戳着“新型冠状病毒抗原阳性”大红章的化验单时,她反而松了口气:“我跟朋友描述了自己的症状,朋友建议赶紧去测个核酸,她还打趣说再不去测可能就转阴了。”
今天是小A中招的第四天。上午还在说虽然烧退了,但喉咙吞咽难受、胃口依然差,下午已经能一口气干掉两个花卷,盘算着线上买食材晚上红烧排骨了。
复盘生病的过程,小A从担心到淡定,最终平稳通关。这位“过来人”,分享了一些心得:
储备药物:三盒连花清瘟胶囊、一盒散利痛、一盒999抗病毒口服液
居家建议:做好保暖,白天多喝温开水,晚上不要喝太多以免影响睡眠。放平心态,好好在家休息隔离,等转阴了再出门、工作
2
和小A比,小B一家与小C“幸运”很多,都忍不住感慨:“遇到了温柔的毒株。”
小B家,率先中招的是老人。
“我妈妈上周六不舒服,用自备的抗原测出阳性。但她平时是运动达人,就第二天头疼发热,睡了一天就好了。”
紧接着,小B的老公确诊,他形容自己集齐了喉咙干痒、头疼、肌肉酸痛等症状。为了降低感染率,一家五口都戴好口罩,各自待在房间,尽量不接触。
12月13日,小B被通知“混管阳”,但她自费单管核酸、抗原都是阴。被问到害怕与否,她十分坦然:“家里已经有两个人感染,其他人大概率也会。”
今天,小B和孩子确认阳性。“但我们都还好,我只难受了一下午,孩子间断发热、食欲不振,但精神头很足,病毒比想象中的要温柔些。”
小C自始至终很淡定,一个劲强调毒株挺柔和的:
“大家都在讨论目前的毒株有三种,保定版的BF.7毒株症状最严重;北京版的BA.2.76次之;广州版的BA.5.2最为温和,我感觉自己是广州版。”
他形容,就像平时的小感冒:“周一喉咙有点不舒服,周二发烧后吃了点退烧药,周三中午彻底退烧。要不是抗原两条杠,真不相信自己感染了。”
虽然没有全身酸痛到炸裂,但小C说与其他感染病人的一个相同点是口干、非常干,得不停地喝水才舒服。
3
在专家的最新研判中,人类与新冠病毒已共存三年,毒性逐步减弱,往后的长期共存中,社会面防控政策将更为灵活。
迈入疫情的升级战,南京以更隐秘的方式默默守护942.34万人。
稳住经济大盘。
疫情三年来,南京积极向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稳中有升。本月,官方牵头率领境外招商团前往韩国、法国、德国等开展精准招商,海外“掘金”26亿元;出台八大举措,全方位为南京经济加快恢复、回升向好保驾护航。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为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南京开启线上问诊、线下送药模式。
包括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同仁医院、南京市栖霞区医院等在内的40余家医院启动了线上互联网医院,为市民的健康做好保障。
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也被格外照顾,24小时热线令人心安。
感染了也别怕,涵盖退烧药、止咳药、抗原等的健康爱心包,足以感受南京的真诚关怀。
打击市场乱象。
还在为买不到防疫药品发愁吗?南京已经发声,借疫情之机哄抬防疫物资价格、捆绑搭售?重罚!
本周一,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连花清瘟、抗原检测试剂、口罩等出现销售热潮,部分渠道销售价格显著上涨。南京将严禁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最高处罚金额高达300万元。
呼吁大家“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线上版的南京市居民防疫手册,从应急、居家、学校、社区,再到用药、核酸检测、疫苗、特殊人群等,进行了详细科普。
有了这座城市的全方位守护,大家放平心态,不扎堆、不聚集,出门戴口罩、勤消毒。感染了也不要怕,科学用药、充分休息,这场硬战,我们终将会胜利。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