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妈妈”填补渔村学前教育空白 17载坚守给渔家娃娃一个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任小杰 通讯员 陈镜旭

17年前,刘伟和丁凤兰来到“除了芦苇就是海”的山东省东营市广利渔港,从一个农家院起步,建立起一个幼儿园;

17年后,幼儿园年均在校生百余名,许多父母常年出海的渔家娃娃即使已经入了小学、中学,仍旧可以在幼儿园寄宿;

17年间,广利港悠久幼儿园累计为上千名渔民子弟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

刘伟创办的广利港悠久幼儿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不仅有完善的学前教育,还有暑期补习、舞蹈培训等义务教育阶段才会有的课程与活动。

“女孩子大点就要学跳舞,培养气质。”只要和孩子的教育相关,不论是不是幼儿园范畴的事情,刘伟都不想耽误。

刘伟认为,广利港六成以上的孩子算是留守儿童,因为渔民出海生产昼夜劳作,孩子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由于渔民“靠海吃海”的工作性质,幼儿园无法规定统一的离校返校日期,保育老师、保安和厨师全年无休。寄宿孩子们洗澡、理发、剪指甲、衣物换洗等工作,全由幼教姑娘们承担。如今,不仅孩子们称呼刘伟和幼教们“老师妈妈”,连一些家长也如此称呼。

幼教姑娘们总结出了一套专门的保育方法:孩子衣物常检查,孩子睡觉勤观察;孩子沉默要警惕,寄宿孩子多抱抱;家庭背景了解全,家长孩子同关照。刘伟说,最重要的是“孩子沉默要警惕”,广利港的孩子情况特殊,如果哪个孩子突然话少了,一定要跟进观察,多抱抱、多陪伴。

悠久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仅为市区内私立幼儿园的四分之一,十年没有上涨。即便如此,仍有许多孩子无法及时缴费,目前应收账款已经超过十万元。尽管刘伟知道家长的联系方式,也从未上门要过。

许多困难学生慕名而来。一对双胞胎,父母均在服刑,爷爷听说幼儿园的善行义举,从邻近县城将孩子们送来。一个孩子一直不肯开口说话,刘伟和幼教们就每天单独陪她玩。一个名叫舟舟(化名)的男孩,由于父母不尽抚养义务,只能和爷爷一起在船上生活。舟舟无法进行出生登记,刘伟联系了当地的广利海岸派出所,民警经过协调,按照遗失出生证明的情况办理,又再度放宽条件,将原本应进行的亲子DNA检测改成祖孙DNA检测,终于为舟舟上了户口,明年可以按时就读一年级了。

广利海岸派出所民警们是幼儿园建立发展的“受惠方”。2003至2020年,辖区涉案的未成年人数量降低了八成,恶劣性质明显减轻。民警们认为,悠久幼儿园的重要意义,便在于他不仅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学校教育,还最大程度弥补了孩子们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只有建立起家庭教育的观念,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才能跟进开展。

2007年起,派出所便同幼儿园建立了共建关系。六一儿童节、中秋节和春节,民警们经常送来慰问品。前文提到的舟舟,还接受了一些民警的个人资助。“整体环境的改善,靠的是合力。”

尽管幼儿园运行艰难,刘伟却说“越变越好了。”两个根本变化最令她欣慰:一是“身上挂浮标、腿上拴铃铛、围着码头跑”的孩子消失了,从平均8岁才入小学,到适龄幼儿全入托,园里成立了“豆豆班”,最小的学生两岁半。二是切断了“读书无用”的代际传递,早年入园的几届学生基本都完成了义务教育,不少人超越了父辈的视野,勇敢走进社会舞台。

某一年“六一”,孩子们表演了原创舞台剧《老师妈妈、妈妈老师》,许多家长和教职员工潸然泪下。这所分不清是老师还是妈妈的幼儿园,是全渔港孩子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