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基本功” 才能有创新(图)
潘陈玉洁在希腊雅典卫城。受访者供图
你希望有一块体积小、电量大的手机电池吗?相信许多人会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要怎样才能让电池的“身材”变小而“容量”增大呢?
日前,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2012级学生潘陈玉洁,便凭借一篇研究此问题的论文,摘得第一届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一等奖。在此之前,她已经拥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是西南大学校物理创新实验室队长,可谓“创新达人”。
脑子“闲不住”,没事就思考
潘陈玉洁的获奖论文名为《氢氧化镍纳米片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是与两位同学一起合作的。简单地说,便是将不同形状的纳米片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再测试它们的电容,最终得出纳米片体积最小而电容量最大的方案。
潘陈玉洁坦陈,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喜欢从身边的各种事物上寻找可以用物理学知识来优化的部分。现在,同学们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电量不足成为大家头疼的事,于是她动起了研究手机电池的脑筋。
“潘陈玉洁是个很喜欢动脑筋的学生。”指导老师、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赵建伟说,一般来说,大学生们学完课本上的知识,做完实验,不会再多想“物理学还能干什么”。而这恰恰是潘陈玉洁最喜欢钻研的事情。他还告诉记者,在潘陈玉洁大一年级时,就运用所学的知识研发了一款可以节电的自动门,并获得实用新型555电影网专利。
跟着老师做“思维体操”
但光是动脑筋、想点子,就能在创新领域有所收获吗?潘陈玉洁否定了这种想法。“不学好基础知识,是不可能有所创新的。”
作为“学霸”,潘陈玉洁的话颇有说服力——大一、大二学年她连续排名年级专业第一,大三时获国家留学生基金委全额奖学金公派到瑞典留学一年。她说,正是大三这一年的留学生活,更加坚定了她对“基本功”的重视。
2014年,潘陈玉洁来到瑞典于默奥大学学习物理学。她意外地发现,这里的老师不用PPT授课,全靠板书,写出来的公式有时候还暗藏错误。
潘陈玉洁说,为了跟上老师的英语授课,她每次上课前都会照着教材上的思路,把要讲到的物理公式推演一遍,牢牢地记在心里,再去听课。因此,当老师写掉一个平方符号时,她立刻就发现了。
“老师用板书讲课的过程,实际上是让学生做了一次‘思维体操’。速度虽然慢一点,记忆却更深刻。”潘陈玉洁说,瑞典被称为“创新之国”,而她切身感受到,这与他们在大学教育中,强调巩固基础知识与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