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喊话:科学幼小衔接得这样做

  6月24日上午,陕西省教育厅召开“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 助力幼儿健康成长”发布会。

  会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简介了十三五期间,陕西学前教育取得成果以及陕西省的创新举措。并现场指导家长如何正确认识并帮助孩子实现科学幼小衔接。

  截至2020年 陕西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79%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赵昶葆赵昶葆说,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学前教育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8204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41.34万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2.48%,远超85%的国家目标要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129.73万名,覆盖率达91.79%,超过国家要求的80%近12个百分点,公办园4291所,在园幼儿71.26万名,占比均超过国家要求的50%。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

  二是规范管理程度明显提升,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将民办园收费标准与办园等级挂钩,强化等级管理,落实公办园年度考核及民办园年检、退出制度,明确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属性和地位。

  三是科学保教水平全面提升,全省设立267个学前教育研究立项课题,195个省级学前教育课程、文化、家园共育、乡镇一体化管理试点基地,以点带面促进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

  幼小衔接入学准备包含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准备等16个维度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处长高强说,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在《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中明确了“入学准备教育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各方面的有机融合。”

  具体来说,这四个方面主要包括16个维度,即:身心准备包括向往入学、情绪良好、喜欢运动和动作协调4个维度;生活准备包括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和参与劳动4个维度;社会准备包括社会交往、诚实守规、任务意识和热爱集体4个维度;学习准备包括好奇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4个维度。

  2021年陕西省设立16个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

  2021年,陕西省在推动科学幼小衔接方面有6项重点工作:

  健全幼小衔接长效机制,健全幼小衔接联合教研制度。

  在全省设立16个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48所试点园和48所试点小学,建立深度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活动,为全面推广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奠定基础。

  坚持幼小衔接源头治理。小学必须坚持“零起点”教学,不得以任何理由压缩课时,加快教学进度。科学制订入学初期的学习和生活制度,开展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减缓新生学习的坡度和难度,实现平稳过渡。

  此外,还有形成家校社协同新合力。使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来,以及大力推广安吉游戏模式,并呼吁全社会积极营造科学衔接的氛围。

  建议幼小衔接家长利用暑期引导孩子习惯和能力养成

  赵昶葆认为,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家长和社会原因;一些幼儿园出于自身利益迎合家长开展大量机械式、训练式的小学课程以及部分小学未落实“零起点”教学。

  他认为,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学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对孩子的禀赋没有真正了解却不切实际抱有过高期望,总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人才,并盲目攀比,不允许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高强则引用相关调查数据,“通过长期对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学生跟踪调查发现,超前学习与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成绩并无必然关联,尤其进入小学高年级尤为明显,过早、过度、机械式训练孩子知识性学习,反而会降低孩子学习兴趣、专注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高强建议,面临幼小衔接的家长们要多了解幼儿心理,多读与孩子学习与发展相关的书籍。“比如,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儿童心理学》等,认同个体差异,对孩子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此外循序渐进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比如,家长可利用暑假时间,引导孩子制定生活学习计划,养成早睡早起、体育锻炼、自我管理、分类整理、参与劳动、安全防护等良好的习惯和能力,以及让孩子们知道遇到危险如何提供必要信息、有效求助,为进入小学后独立学习生活打下基础等等。”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