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孩子多大防走失演练都必要 详解各种演练方式
方式
2
玩游戏
有效指数 ★★★★★
演陌生人模拟情境
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模拟情境,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增强他们的防骗意识和能力,这种方式是幼儿园开展安全主题教育常用的方式。
父母假扮“陌生人”,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怎么应对。金福缘幼儿园园长陈莉说:“它更适合低段孩子的理解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游戏,模拟遇到陌生人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境,告诉孩子什么样的方式是正确的。”
吴志青也认同这一方式。“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突发情况的模拟演练,比如火灾、地震?就是要让孩子有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如果有防走失的模拟情境,孩子在情境中学会如何应对,当真正遇到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办”。
方式
3
“躲猫猫”
有效指数 ★
父母故意“玩失踪”
要顾及孩子感受
有人提出,带着孩子外出时,父母突然躲起来可以训练孩子的警惕性。对此,陈莉和吴志青都认为要“慎用”。
陈莉说,假如孩子被某样好玩的东西吸引了,这个时候父母躲起来,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当他“走神”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如果孩子好好的,父母突然消失,会让孩子陷入恐慌,产生不安全感。更糟糕的是,孩子以后有可能模仿父母,自己躲起来。”陈莉说,父母进行这种情境模拟,一定要顾及孩子的体验和感受。
吴志青则认为这种方式不可取。“孩子离开你的视线范围,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境况,孩子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她说,教育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要一直给予灌输、给予刺激,这不是一次两次的演练就能解决的。
“理想的状态是,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相对应的自我保护场景练习,让孩子形成本能反应。”吴志青说。
记者 郭文娟
何防骗
专家支招
骗子伎俩
●假装问路
●假装孩子父母的朋友
●请求孩子协助
(如寻找丢失的宠物)
●给孩子糖果或玩具
●带孩子去游乐园等
好玩的地方
诱骗时段
●一年中:夏、秋、冬季多发,特别春节前后高发
●一天中:上学放学时段高发,下午5点到晚上10点高发
诱骗空间
●上学放学的路上
●学校门口
●车站码头
●公园或游乐场所
应对要点
●3岁:熟记自己和父母名字、大致的家庭地址
●3-5岁:主动给自己糖果和玩具的陌生人不要理睬,学会打110。
●5岁以上:知道坐哪路车可以回家、自家小区名称
支招人:王大伟(著名预防犯罪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