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渣也能写好看图写话!因为语文老师这样教《猫和老鼠》!

  这学期时间紧张,学习任务重,加上成绩压力,老师们都在感慨:没时间进行阅读和写话,每天都抓作业和课本知识。尤其是写话,除了课本安排的,没有时间练习其它。语文园地七的写话内容是《猫和老鼠》,是训练孩子们有序观察、抓细节描述、合理想象的好素材。昨天下午第二节课,我们用了一整节课进行练说,今天交来的写话作业,让我大吃一惊:所有的孩子都能用词准确、表达清晰而完整。连平时句子都说不完整的学渣,都能写得文从字顺、完整生动。看来,要想让孩子写好,老师得先下功夫:备好课、上好课。

  01.导入部分,创设情境,引起共情。

  课堂一开始,结合动画片《猫和老鼠》和生活认知,我问孩子们“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见了猫就像你见到?”孩子们说“妈妈”“老师”,“妈妈和老师很严格,但是并不构成生命威胁,猫可是会吃了老鼠的”孩子们特机灵,立马明白“老鼠见了猫,就像我见到老虎!”

  这个谈话,是为了让孩子共情,明确:老鼠的天敌是猫,猫最怕老鼠!继而为下文理解小老鼠看到电脑屏幕前的猫时害怕的样子。

  02.认真读提示语,明确写话要求。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幅图中的小老鼠和猫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出示图片之后,让孩子们自读图片上方的一段话,圈画出写话要求。低年级孩子读题并提炼出写话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认真读题并能逐条理清写话要求的孩子,到中高年级就不会出现写作文跑题的现象。

  本次写话共三点要求:1.小老鼠在干什么?2.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3.接下来会怎样?

  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图片直观能看到的,而第一个问题孩子们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电脑屏幕出现猫之前小老鼠可能在干什么?”,这需要孩子发挥想象去补白,第二种是“图片中的小老鼠在干什么?”,需要认真观察动作、表情,并想象声音、心理活动。第三个问题更是需要孩子发挥想象去由于图片上呈现的是猫出现后的画面,使故事完整、生动,尽可能情节曲折。

  03.关注人物动作、表情,想象声音和心理活动,使图片活起来。

  根据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让孩子们先看图,观察图片,把图片上的内容尽量说丰富、生动。

  “图片中,你最先注意到的是小老鼠的?”一个男孩子立马说“动作!”,跟我预想的“表情”顺序不同,但是你说到哪,我就先讲哪里。

  关注动作

  “老师,这只小老鼠坐在地上?”细节关注到了,用词不够准确,

  “这只小老鼠的坐和我们的端坐很不同,你也一定注意到了!”

  “老师,它坐得快躺下了!”

  “是啊,它好像没有一点力气,快要倒了,这就是瘫坐。”

  “老师,这只小老鼠太害怕了,一屁股瘫坐在了地上。”

  “是的,接下来你在说小老鼠的动作时,如果也能用上“瘫坐”这样准确的、两个字的词语,就更好了!”

  方向一确定,孩子们可活跃啦!

  “老师,小老鼠眼角流出了几颗泪”

  “观察要准确,小老鼠眼角几颗泪?眼泪是用颗还是滴更合适?”要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图片、量词使用准确。

  “老师,小老鼠眼角流下一滴泪。”

  “老师,小老鼠的手扶着地”、“老师,我看到小老鼠的脚翘起来”、“老师,我还看到小老鼠的嘴巴长着。”

  孩子们说的很多,但是细节是挖掘不尽的,比如:小老鼠头上的毛发和胡子都支棱着、耳朵泛红、小尾巴直直的……

  关注表情

  “除了动作,你还注意到了小老鼠的什么?”

  一个孩子抢着回答“表情”,“老师,小老鼠大惊失色”,一听成语,另一个孩子也不甘示弱“小老鼠惊慌失措”。看来这些孩子积累本是认真完成并掌握了的。但是观察表情,就是要细化到五官,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写作起步阶段,尤其要学习关注细节描写。

  在给孩子们讲过什么是表情的细节之后,孩子们能说出“小老鼠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另一个孩子也积极发言“老师,小老鼠的嘴巴张得大大的”

  “两个大大的,词语重复使用了,能不能把其中一个词换一换?”“小老鼠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孩子们说了很多,其实,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是交织在一起的,先单独罗列,最后整段练说的时候,整合就可以了。

  在完成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人物动作、表情之后,我们就要回到故事中了。

  “小老鼠有这样的动作和表情,是因为它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了谁?”也就是写话要求的第二个问题,非常简单,备课时候我觉得问题设置有些多余,但在课堂上,有两个孩子说到了“花猫”,看来,孩子们准确观察图片,准确表达,还是需要不断的基础性训练的。

  “电影先生是呀,看到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大猫,它才吓得?”

  这个时候,让孩子们借助板书(我已把孩子们说的关键词板书),试着把刚才观察到的细节连词成段,复述故事的一部分。这就等于降低了难度,让孩子们更容易达成看图讲故事的目标。

  “在大猫出现在电脑屏幕前,小老鼠可能在干什么呢?”

  “小老鼠在电脑前看电视呢!”“小老鼠在电脑旁边吃零食呢!”“小老鼠在用电脑和同学聊天呢”……

  “到此,这幅图片,已经在我们的交流中形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谁能和我一起讲一讲这个故事?”

  为了降低难度,我说故事的开头“一个周末的下午,小老鼠正在电脑前津津有味地看电影,突然,电脑屏目前出现了一只大猫!只见小老鼠……”孩子接后面的故事。

  在师生配合讲故事之后,我放手,让同桌之间练说、同学在讲台表演练说。几乎达到每个孩子都能准确、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合理想象,编故事的结尾。

  图片呈现的只是故事的一幕,第三个问题“接下来会怎样?”符合本单元主题“想象”,需要孩子发挥想象力,想一想,接下来老鼠会怎么做?又会有怎么样的结局。

  孩子们有的说老鼠被猫一口吃掉了,有的说“小老鼠被吓傻了,坐在地上直哭”,还有的说“小老鼠一边跑一边对大猫说别追我!”

  一个小女生有自己的思考“小老鼠害怕之后,一想:这是只电脑里的猫,伤害不了我的!”有独特的想法,当然要表扬!

  别的孩子一听,立马思维活跃了起来。一个男生说“小老鼠快速地合上了电脑,那只猫就不见了!”语文课代表的答案让很多孩子效仿“小老鼠紧张地闭上眼,再一睁开眼,原来刚才是一场梦啊!”

  按生活经验想象很好,如果能有独特的想法,那就更了不起了!

  到此,三个问题全部完成,图片的观察、故事开始的补白、结局的想象已经完美地达成,就需要孩子们将细节整合,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同桌说、和家长说,进而写一写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