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前教育“新课程”资源体系
□番禺区融媒体记者?崔智颖??通讯员?郑凯方
我区学前教育又创佳绩。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申报”入围名单,参加本次评选的项目有600多个,广州市通过评审的有31个,其中仅番禺一区就有9个,占全市约三分之一,成为全省通过评审数量最多的区(县)级单位。此外,我区还有7个单位的保教示范项目在本次评选中取得7个分类别广州市的最高分。“这是我区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以科研引领、文化提升‘双工程’推动区域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直观体现。”区教育局副局长曾伟杰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表示。
多元覆盖夯实学前教育发展基础
记者翻看文件,发现我区通过申报的项目类别相当丰富,既有行政部门适用的幼儿园保教管理机制,又有幼儿园适用的课程资源体系;囊括幼儿园常规课程、本土特色课程、特殊教育课程、课程评价提升机制等方面,呈现出多元覆盖的特色。
“我们这9个通过申报的省级保教示范项目,见证了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番禺区学前教育改革‘普及普惠、优质发展’目标的有序实施,从课题科研到技能竞赛,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建立起区域课程资源体系。”曾伟杰介绍,通过申报的项目中,区教育局领衔完成的《应用评价系统整体提升区域幼儿园课程质量》课题,得益于我区近10年对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与提升的实践,形成了通过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促进区域幼儿园课程质量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践研究》则是对番禺区直属机关幼儿园近30年科学特色课程开展的传承与创新;《以社区传统文化资源建构幼儿园岭南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则是北城幼儿园积淀已久的文化育人课程,致力于培养有民族根和魂的幼儿。“我相信,这9个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夯实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垒台。”曾伟杰说。
精尖团队为项目开展
提供充沛人力资源
为什么我区有这么多项目通过申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组建的一支业内的精尖团队,为课题研究项目开展提供了充沛人力资源支持。”曾伟杰介绍,在组织申报过程中,区教育局借助高位平台,组建全国学前教育发达地区强强联合的资源库,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国家、省、市学前教育一流学府的23名专家、教授,组建省一级幼儿园、省指南实验园63所,调动番禺区名园长名教师工作室、番禺区学前教育研究生团队326人,为项目的后续开展奠定人力基础。
作为省学前教育“新课程”市县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应用评价系统整体提升区域幼儿园课程质量》参与成员之一的曾伟杰介绍,项目的其中一项内容是开展种子培养工程。期间,将依托与指导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合作项目“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启动“全区幼儿园园长课程质量评价能力提升”的参与式培训;此外,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20所种子幼儿园与120所参与园试点探索基于评价提升园所内部课程质量的路径与经验,60名种子以1带5,掌握课程保教评价工具的使用方法,增强园长在评价方案设计、信息采集、评价反馈的能力,引导园长开展内部教育质量自我诊断与质量监控。“我们对项目的开展充满信心。”曾伟杰自信地说。
共建共享确保示范项目
可复制可推广
记者仔细了解项目内容,发现每一个项目不仅有精尖专家团队,还有众多的项目实践单位。曾伟杰介绍,我区通过评审的9个项目均是区域性的保教课程体系,不同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主体单一,课程资源的可适用范围和可研究程度要更广更深。番禺区教育局十分重视该项目,在项目架构初期,明确课程落实主体的多样化和项目建设的系统性,做到共建共享,即五个共建、三个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多地域共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建;公办园与民办园共建;示范园与规范园共建;科研机构、教育部门、高校与幼儿园共建;实现课程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形成具有较强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可适用性的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项目。
番禺区培智学校幼儿部主任朱阳介绍,他们申报的项目《特殊幼儿园“生·动”课程建设方案》积极探索特殊幼儿教育新模式——教康结合,构建适用于特殊幼儿园和融合幼儿园的教育康复课程,项目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特殊幼儿园(康复中心)、融合幼儿园的特殊幼儿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为省内甚至全国其他地区特殊幼儿园和融合幼儿园教育康复课程开发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在学前教育发展利好的背景下,我区将继续乘风破浪,以龙头区、先进区的高标准践行,形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适宜性、中国特色和岭南风格的番禺学前教育‘新课程’资源体系,为广东省幼儿园提供更多可选择、有助于促进多样化发展的课程典范,为孩子们提供优良兼具实惠的教育!”采访最后曾伟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