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水绘就人与自然共生新画卷
澧河,在河南省中部。因源出山涧,清澈甘醇,故名。古称澧水。澧河上游为伏牛山的暴雨中心,又多为山区,历史洪涝较为严重,建有孤石滩等多座水库及防洪设施,澧河由西向东,流经方城县、叶县、舞阳县至漯河市区西汇入沙河,得益于漯河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沙澧河城区段实施大开发、大治理、大保护、大修复,始终坚持高位推进,以治水护河的累累硕果成果助推高质量发展,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2月14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首批省级美丽河湖案例名单,漯河市沙澧河城区段成功入选。
漯河市落实落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工作任务,深入开展沙澧河“保生态、美环境、清四乱”专项行动,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拆除各类影响河道防洪及水质的违建1100平方米、广告牌260个,吊离无证船只17个,清除各种网箱养殖700个。全面推进城区11座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完成雨污分流管网改造300公里,整治城市雨水排放及市政排涝口6个,实现污水应收尽收、杜绝污水直排入河,目前沙澧河没有一个排污口。结合“六五”环境日、世界水日、全国节约用水宣传周,开展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主题宣传,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清”活动,创新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观摩、沙澧河溯源、志愿者保护母亲河等系列活动。沙澧河建管委会同环保、水利、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禁游泳洗衣、禁垂钓电鱼、禁违规取水”和“防水质污染、防落水溺亡、防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真正使人水和谐共处、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由市长、市委副书记分别担任沙河、澧河市级河长,探索建立河长+警长+检察长的管河护水新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切实扛起新时代治水管河政治责任。坚持以法律为支撑、制度为保障,先后制定颁布《漯河沙澧河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漯河市河湖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市政府专门设立漯河市沙澧河建设管理委员会、沙澧河水源保护中心等机构,具体负责沙澧河开发建设、保护管理和饮用水源管护。引入社会化管理体制,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资金340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专业的物业公司,配备各类管理人员2000余人,对景区实行水源保护、污染防治、绿化养护、景观照明、市容卫生、治安保卫等“六位一体”的精细化综合管理。同时,切实加强上下游联防联控,科学实施生态补水调水,加强加密水质监测,确保两河生态流量和水质稳定达标,实现水活水净水美。
多年的综合治理,实现了沙澧河水质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人水和谐性的有机统一,沙澧河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每年向市区提供优质饮用水源6753万立方米,近三年获得省级水生态奖补200多万元,成为全省保护最好的河流之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多次在澧河出现,澧河成为国家级青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发现赤眼鳟、团头鲂、黄颡鱼等水生物35种。滨河湿地景观美轮美奂,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蓬勃生长,形成了乔灌草篱藤立体配置的稳定植物群落,沙澧河畔野生动植物特别是湿地鸟类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加,“夏有鱼跃,冬有鸟翔”的生态美景成为常态,有河有水、有鱼有草的“健康水生态”初步展现。(孟俊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