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公关】教师节到了,请将您的祝福送给老师

  

  教师节的由来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我们的一生,遇到许多的良师,他们伴着我们成长,教育我们学识,端正我们品行,诲人不倦。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无私是谓语,奉献是宾语;也有人说,老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叠叠作业为她的青春开无数次平方。

  本图文展精选各时期的教师相关图文,展现不同时期教师的精神面貌,带大家一起回到那个九月,一同给所有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教师送上诚挚的节日问候:“老师,您们辛苦了!”。

  

  ▲清时,小孩正在私塾先生的教导下读书识字。

  

  ▲19世纪70年代,香港,书斋中的先生。

  

  ▲清末时,洋教师在云南昆明,教学生学习洋文。

  

  ▲清末民初,广州凤凰村蒙学。站立者左二、左三为岭南学堂学生。

  广州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会员从1909年起在学校附近的凤凰村蒙学中充当义务教育。清末新政后,鉴于经费、师资的不足,遂改良私塾作为小学堂的补充,规定私塾必须增加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课目。

  

  ▲民国时期,广东岭南大学蒙养学塾师生合影。岭南学生青年会所办的蒙养学塾乃岭南附属小学之前身,管理完善,学生有100多人,教员10多人,1914年起交学校办理。

  

  ▲教师和毕业生,1920年。军医学校台阶上穿制服的人的外景。

  

  ▲20世纪30年代,德国教师向学生讲解位于波兰走廊的但泽的重要意义。波兰走廊,是指德国东部和波兰交界的一片狭长区域,由于历史上属于德国但是两次世界大战后都被并入波兰,因此成为波兰走廊,包括了但泽(格但斯科)海港。

  

  ▲1931年-1932年,中国,中文课上的老师和认真听课的中国学生。黑板上方张贴者孙中山肖像,旁边贴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

  

  ▲1941年9月,德军围攻列宁格勒期间,苏联教师带领学生在破败的教室外继续上课。

  

  ▲1947年7月20日,北京清华大学礼堂,“闻一多死难周年纪念会”后,部分教师在礼堂前合影。左起:潘光旦夫人赵瑞云、一多先生女儿闻人、一多夫人高真、吴晗(历史系教授)、张奚若(政治学系主任)、潘光旦(社会系主任)、朱自清(中文系主任)、许维。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疆乌鲁木齐的小学生为碍于风俗而不能抛头露面的妇女上门充当识字教师。

  

  ▲20世纪50年代,“一五”计划期间,上海中学的生物教师在给学生讲课。

  

  ▲20世纪50年代,北京实验中学的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人造卫星的知识。

  

  ▲1953年7月23日,河南省洛阳市洛南区佃庄小学历史、地理课老师在备课。

  

  ▲1956年3月,上海市泸湾第八职工业余小学群众教师聘请书。

  

  ▲1958年,上海国营第十七棉纺织厂的红专大学教师在政治课上,绘制中国地图,宣传“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1958年,四川仁寿县,利用冬闲开展冬学扫盲活动,农村青年何子良担当起乡村教师的工作。

  

  ▲1958年8期《人民画报》:江苏省邗江县施侨乡第二农业中学,在乡党委的帮助下由群众创办。图为: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教室辅导农业中学教师备课。

  

  ▲1959年,云南西双版纳南糯山,汉族教师和她的哈尼族学生。

  

  ▲1960年3月,北京昌平,清华大学水利系老师在王家园水库工地给学生讲课。清华大学实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门,把实践教学拓展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

  

  ▲1960年,江苏江宁,小学教师与学生。

  

  ▲哥德堡一所学校的瑞典军官解剖学课程 ,1968年。教师借助人体躯干的解剖模型讲课;右边墙上有两张大图,上面有口喉和眼睛的解剖图。

  

  ▲1972年,海南文昌,教师走访学生家庭。

  

  ▲1974年,雷富梅(右三)是畲族第一代工农兵大学生之一,任福建省宁德地区民族中学英语教师。

  

  ▲1978年5月,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发表的论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引起广泛的讨论,哲学系和经济系联合举办的座谈会。

  

  ▲1979年,河北阳原,乡村女教师。

  

  ▲1979年,河北阳原,乡村小学。

  

  ▲1980年2月,云南省腾冲县,傈僳族女青年蔡文杏(左)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在村里的民族完小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

  

  ▲1980年高考,一位高中教师在考场外鼓励学生。

  

  ▲1982年,河北阳原,乡村女教师和孩子在野外学习。

  

  ▲1984年,安徽合肥,幼儿园老师向小朋友解说“五讲四美三热爱”行为。

  

  ▲1985年,高成发老师在校园“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宣传画前留影,四川泸州一中。

  

  ▲助产士医疗助理课程。一名女教师正在向几个助产士教授助产技术。

  

  ▲一个教师的工作台。

  

  ▲一间有两名越南教师的教室。没有电,大楼前面只有一个大的采光口。”他们仍然可以微笑。

  

  ▲1992年,蒲蛰龙在教师节大会上接受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五万元大奖。蒲蛰龙(1912―1997年),广西钦州人,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副校长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今院士)。他是著名的昆虫学家,被国际学术界尊为“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

  

  ▲1994年,傣族学校。

  

  ▲1999年,新疆锡伯语教师培训班上,学员们正上锡伯语课。

  

  ▲2006年5月,卢浮宫内为学生讲课的美术老师,法国巴黎。

  

  ▲2008年5月22日,汶川大地震灾区绵阳的九州帐篷学校开学,小朋友们坐在帐篷教室里认真听老师讲课。

  

  ▲同学在范维国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剧编成皮影戏来演。2009年2月,山东泰安,在一所学校工作的泰山皮影工艺传人范正安的儿子范维国,把泰山皮影开发成了校本教材,在学校推广。

  

  ▲马里兰学校的盲人学生安德烈亚华盛顿,左,德朗泰泰勒,右,连同科学教师科琳斯威斯托尔,中心,使用他们的触觉地形图了解月球期间,访问美国宇航局总部。

  电影盒子

  ▲当代课堂的幻灯演示平面几何教学。

  

  ▲2012年4月20日,河南省开封市理事厅街小学,老师在和孩子一起托起“地球”。

  

  编辑:馨予

  审核:胡兴启

  【这里是公关】为您提供更有内涵更有价值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