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水晶棺:纯度99.9999%,可抗8级地震,至今已没有人能再做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毛主席的遗体放在纪念馆的水晶棺内,可以永久保存,供后人瞻仰。可当年水晶棺的制作可差点难倒了专业技术人员,因为当时我国并不具备这种技术。

  可最后在我国工匠的努力下,还是打造出了纯度接近“6个9”的水晶,最后制作成了水晶棺,而这也是所有国家都无法复刻的。

  

  水晶棺的制作克服了重重困难,过程更是十分复杂......

  难以完成的任务

  1976年9月,一个任务“找”上了北京608厂的玻璃光学研究专家李家英。此次任务被称为1号任务,便是让李家英及其团队在一年的时间内制作一个“水晶棺”。

  李家英是研究室的副主任,在他接到这项任务时已经退休了。但因为这件事责任重大,并且中央只给了一年的时间来制作,所以李家英还是成为了这项任务的第一负责人。

  因为这个水晶棺需要大量的水晶,但当时我国并没有掌握人造水晶技术,所以李家英决定整个棺椁通体采用天然水晶。

  但水晶棺长达两米,当时他们根本就找不到大量的天然水晶。寻找水晶棺的制作原料,又成为了李家英团队当下最重要的问题。

  

  于是李家英和团队内的同事便开始四处奔走寻找水晶产地,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最终将水晶采集地定在了有“水晶之都”美誉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

  李家英和同事们很快便赶到东海县,并且开始与当地的百姓沟通采集水晶的事情,当地许多百姓也自发加入了采集队伍,很多人都会带着干粮和水,在采集地工作一天。

  很快,大家短时间内便采集到了30吨左右的天然水晶,这其中不乏品质十分上乘的,甚至有一块竟然达到了300多公斤重。

  原材料准备好后,便开始紧急投入制作。按照中央的指意,水晶棺的长度要达到2.4米。宽度要1米,这些要求技术人员都可以完成,但唯独有一点却难住了众人。

  那便是水晶的厚度要达到30毫米厚,但技术人员却始终无法将宽度制作达标,并且粗略制造出的水晶板还有很大的瑕疵,这种情况让水晶棺的制作不得不再次停止。

  

  这时一个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师傅找到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那便是先将小块的水晶进行压制,然后再进行锻造和拼接,这样便能解决厚度不够的问题了。

  虽然制作方法出来了,但制作过程依旧十分麻烦。水晶的熔点很高,并且在拼接时还要在水晶接口融化的那一瞬间完成,这十分考验技术人员的技术。

  焊接这个工作最终决定由石维成来完成。这项工作十分危险,因为水晶的熔点很高,甚至超过了2000摄氏度。

  为了安全,石维成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但因为高温,他的身上还是冒着烟。由于温度过高,石维成身边需要有人时刻往他身上浇水,可谓是十分危险。

  因为水晶融化后石维成只有几秒钟的焊接时间,所以整个手工焊接过程需要他把控的十分仔细,一秒钟都有可能造成重大失误。

  

  不仅如此,水晶棺还要研磨、抛光、胶合、镀膜等许多道工序。

  并且为了避免瑕疵,技术人员会将表面有瑕疵的天然水晶反复熔铸,直到瑕疵消失,水晶变得晶莹剔透为止。

  而且因为当年唐山发生了特大地震,所以中央还要求水晶棺必须达到“八级抗震”,所以这个水晶棺还必须足够稳定,能够抗震。

  技术人员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辛的环境下完成了焊接工作,就这样,长度宽度厚度都达标的水晶板就这样制作出来了。

  水晶板制作出来后,这个水晶棺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了,这要求如此之高的水晶棺,水晶棺,其实是用来装毛主席遗体的。

  

  打造水晶棺

  毛泽东1893年生于湖南省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因为他从小便跟着家里一起干一些农活,所以他一直都深知农民的不易。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毛泽东便走上了拯救中国的伟大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带领着中国逐步对外发展,他是中国的伟大领袖,也是每个中国人敬仰的对象。

  

  但因为毛主席的年龄大了,而且每天仍坚持着高强度的工作,所以他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

  毛主席生前对生死看得十分淡然,他表示自己去世后就可以将遗体火化。他还打趣道他这辈子喜欢吃鱼,遗体火化后就将骨灰撒入长江,这样就当给鱼赔不是了。

  1976年9月,此时的毛主席身体状况非常差,他的意识也已经模糊。

  叶剑英同志和其他领导人一同来看望毛主席,但此时他老人家已经在弥留之际。毛主席动动手指想给叶剑英说几句话,可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能说出来。

  毛主席去世后,全国人民便沉浸在一片悲痛中。人们纷纷自愿佩戴白花,来纪念伟大的毛主席。

  

  但由于毛主席生前并未留下遗嘱,所以如何处理他的遗体,成为了当时中央重中之重的问题。

  虽然毛主席生前愿意将自己的遗体火化,还签了火葬同意书,但很多人认为他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他老人家的遗体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

  中共中央便紧急召开了会议,这场会议是完全公开的,并且收取全国人民的意见。

  最后在全国人民的请愿下,中央领导人便决定永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并且学习苏联保存列宁遗体的方法,通过制作特殊棺椁来永久保存,供后人瞻仰。

  那么这就意味要保证遗体不会腐烂的同时,还要准备一个专门存放遗体的棺椁。

  

  这时有人提出可以用金丝楠木的棺椁,因为金丝楠木有很好的防腐功能,并且金丝楠木还有一种奇异的香味,可以驱蚊虫。

  但很快这个提议便被否决了,因为若想让毛主席的遗体更好的被人瞻仰,棺椁一定要是全玻璃打造,能直接从外面看到里面的。

  这时又有人提议,可以打造一个全透明的“水晶棺”。水晶棺虽然防腐能力没有金丝楠木强,但通过其他手段来进行遗体的防腐工作即可。

  这个想法提出后,很快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同。但现在又有个问题摆在眼前,那便是该如何制作水晶棺呢?

  当时我国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在水晶棺制作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中共中央便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北京玻璃厂分厂608光学设计研究室。

  

  李家英在制作水晶棺之前,曾经带领着团队一起赶到北京的香山公园,因为那里放着一口苏联赠送给孙中山先生的水晶棺。由于没有投入使用,便一直被放在香山公园。

  他们本以为能在这上面学到一些经验,可没想到眼前看到的一切令他们十分失望。

  这个水晶棺里面空间十分狭窄,并且水晶璧也十分薄,如果按照这样制作毛主席的水晶棺,是远远不够永久存放的。

  中央方面表示给毛主席制作的水晶棺内不能有细菌的滋生,并且能保持很好的温度已经湿度,材质也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要防止外部光线对遗体的破坏。

  

  然而苏联赠送给孙中山先生的这个水晶棺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它的内层棺盖是由玻璃制成的,遇到轻微的摇晃便容易掉落。而且密封性也很差。

  李家英看到后表示这个水晶棺完全达不到可供参考的作用,于是他便开始下定决心要自己和团队自主研发和打造。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李家英马上投入到研发中,而在此期间毛主席的遗体则被暂时安置在了一个代号为769的地下秘密组织。

  由于769所处的位置气温很低,可以暂时防止遗体的腐化,但水晶棺的制作依旧是刻不容缓的。

  中央方面要求水晶棺的尺寸长为2.4米,宽度则为1米。并且水晶棺的硬性要求是要让前来瞻仰的人能看清毛主席的脸。

  

  而且因为是水晶打造,还要保证在各种不同的光线下都能看清楚。

  于是李家英把棺椁设计成了梯形,并且初步设计的厚度很厚,并且要用五块相同厚度的水晶板胶进行合成。

  这样水晶棺的厚度也到达了要求,并且不用再另用金属框架进行支撑,外形看上去也十分美观。

  李家英与团队有了这个想法的雏形后接着制作了图纸,然后用模型做了一个小的水晶棺,并把这个方案上交了中央。

  中央领导认真看了李家英团队的方案,最终同意了这样方案。得知上级同意后,李家英一行人便马上赶往东海县,进行水晶的采集工作。

  

  水晶棺问世

  而后经历了种种困难,他们才将水晶板制造完毕。李家英将造水晶棺的工作分给了三个工厂。

  605厂负责水晶棺的整体建造,锦州115厂负责水晶棺的侧面,上海新沪玻璃厂则负责水晶棺的底部。

  1976年11月27日,第一个水晶棺便制作成功了,并且通过了抗震测试。水晶棺的制作便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那便是光线问题。

  为了不让透明水晶产生折射现象以影响瞻仰,李家英和团队经过十分精密的计算和研究后发现,当水晶棺的侧板和端板的角度在60度到65度之间时,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光线的折射,并且还有很好的防腐作用。

  

  1977年4月,李家英的第二个水晶棺模型制作成功。这次水晶棺内的光线折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不论外部在如何的环境和角度下,都不会看到反射的影像。那么水晶棺便迎来了最后一步,那便是组装。

  五块石英玻璃大板之间的粘合需要用特制胶,而一共则有八条缝需要灌胶。

  这款特制胶是由科学院化学所特别研究制作的,不仅有着和玻璃相同的折射率,并且还能保证水晶棺的美观。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李家英先进行了一次试验。他先采用针头注胶的方法,可注入后却发现这样很容易有气泡。

  

  于是他又选择了再次调整缝隙的大小,然后再用抽空的方式吸胶,试验后发现这个办法可以防止气泡的产生,验证这个方法可行后他和团队便统一采用了此方法注胶。

  因为水晶棺的每一步尺寸把控都十分精密,所有最后的总装也十分顺利。

  1977年8月,第三个水晶棺终于通过了中央的验收。

  在李家英和团队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他们终于打造出了一个纯度接近99.9999%的水晶棺,在当时则被称为纯度“六个九”。

  

  这种纯度的水晶是当时任何国家都没有办法进行复制和还原的,因为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十分高超的技术。

  而且李家英等人还在水晶棺的底部安装了照明系统,这样既不会显得突兀,还能起到保护遗体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后,他的遗体和水晶棺一起出现在了毛主席纪念堂的正中央。而毛主席纪念堂则被建在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

  而为了建造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四面八方的人都纷纷运来十分优质的木材石料,用切身行动来纪念毛主席。

  此后,毛主席的遗体身披国旗放在水晶棺内供后人瞻仰,中国人民会永远记得他为新中国的建立所做出的奋斗。

  

  如今毛主席纪念堂也成为了很多人会去北京特地看一看的地方,大家都会到纪念堂的瞻仰厅去看一看毛主席。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制作出这个纯度接近百分百水晶棺的李家英,以及所有制作水晶棺的技术人员同样值得敬佩。

  正因为有他们,如今我们才可以在毛主席纪念堂看到毛主席的遗容。毛主席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