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模仿《咏鹅》写《咏鸡》,18字获万元奖金,还斩获国家文学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气息强,诗歌发展到了巅峰,就连鲁迅也说: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朝诗人派别各有千秋,留下许多诗句更加家喻户晓,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他擅长七言歌行,其名作《帝京篇》是初唐罕见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后来因为讨伐武则天下落不明,大概是死于乱军之中,也有可能隐姓埋名了,最家喻户晓的还是那首《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是我们熟读唐诗的启蒙之作,殊不知,这是骆宾王七岁那年所作,小时候他住在义务县城以北的一个小村子,村子当中有一口骆家塘,一到春天,塘边柳条飘扬。池水清澈见底,鹅群也会在水上嬉戏。
某一天,骆宾王家中来了一位客人,他见骆宾王面容清秀,聪明伶俐就问了他几个问题,骆宾王对答如流,客人大为惊奇,他看着远处的池塘和游来游去的鹅,就让骆宾王以此情此景作一首诗,于是就有了《》。
虽然古人从小就要进私塾读书,不过7岁作诗也实属少见,骆宾王也被称为“神童”,短短18字的《咏鹅》也是流传千古,现代一位农民也是模仿骆宾王的《咏鹅》写下了《咏鸡》一诗,还获得了国家级“农民文学奖”。
这位农民来自湖南,是湘阴鹤龙湖镇人,自从他出生以来,一辈子都在跟田地、家禽打交道,也没上过学,唯一的爱好就是作诗,他写了几百首诗,每一首诗都跟他的农民生活有关。
他的《》亦是如此: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从句式结构和其鸡的形态动作来讲,跟《咏鹅》确实十分相似,不过这“尖嘴对天啼”也是鸡鸣叫的真实写照。
这短短18字的《咏鸡》也获得了万元大奖,自从《咏鸡》走红网络之后,网友们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还有人以《咏鹅》、《咏鸡》的格式,创作出了一首首其余的诗词,不得不说网友们是脑洞大开。
《咏牛》:牛,牛,牛,终生苦无酬,奋蹄耕岁月,俯首驮春秋。
《咏鸭》:鸭,鸭,鸭,扬颈朝天嘎,红烧二十二,炭烤五十八。
《咏秃》:秃,秃,秃,发落使人哭。头顶只见雪,地上墨满屋。
《咏猹》:猹,猹,猹,田里偷西瓜。半夜遇闰土,被打一钢叉。
电影蜜蜂这只是其中的四首诗,网友也没有参照原本的古诗词基调,完全就是几首打油诗,倒是网友以调侃的语气作出的这些十分有趣,但凡是恶搞,闰土和猹永远都是过不去的坎,只要有恶搞的地方,就有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