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有述 | 林容生:诗画相和,美到极致,回味无穷
水|墨|方|阵
学而有述
——中国当代水墨画云展
(学而有述云展作品征稿中,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学术顾问|
王晓辉
|学术主持|
陈明
苏金成
|策展人|
王韵儒
|主办单位|
北京方阵文化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墨韵轩书画院
画友会馆
|协办单位|
刘庚艺术馆
|已推送艺术家|
任惠中/周建朋/翁志承/苏金成/刘利平/赵秦/张荣国/查律/聂松/熊晓东/尚莹辉/徐辉/亓文平/计王菁/唐文国(推出后更新)
16
本期推介艺术家
X E Y SH
林容生
林容生,男,1958年7月生。
福建福州人。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家,
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林容生
大山太行锡崖沟
200x200cm / 2021
诗性、生命与自然
——林容生的山水世界
文/许柏成 (《艺术中国》副主编)
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坛,林容生是一位有着鲜明个人面貌的艺术家。他作品中安静典雅的气质,能在众多作品中被观者迅速捕捉,当观者的思绪随目光进入画中时,内心也随之平静下来。明陈继儒在《幽窗小记》中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林容生的作品,让人如沐清风,最契合身处喧嚣都市里的现代人对大自然的情愫与寄托,让心灵在青山绿水中休憩。
林容生
午后的村庄
纸本水墨设色
200x160cm / 2019
如果你看林容生的画,一定不会忽略他题跋在画上的现代诗。外出写生,大多数艺术家带回的往往只是画稿,而他还收获了诗歌。这些洗练隽永的诗歌本身就能勾住读者的灵魂,激荡在观者的内心。例如画作《雨水》,题诗云:“细雨,空山。把素纸染成青绿的,是春天的风。小楼上,看着水边翠竹。遥想,唐朝的杏花。”虽是只言片语,却勾勒出一个湿润、风微、散发着草木清香的春天画面。再看画作,天地氤氲,万木萌发,带着春寒料峭,民居、梯田与山水融为一体,雨丝的沙沙声似乎跃然纸面。诗画相和,真是美到极致,回味无穷。
林容生
大山太行王莽岭
200x200cm / 2021
又如作品《那是一个村庄》上写道:“那是一个村庄,季风扯一段白云横断山谷。他乡的草木和大地一样真实,而故乡常常在笔底的梦境中,被折叠,被展开,被摊平,被悬挂……在蔚蓝的天空。”虽然林容生笔下的是现代诗,但有着宋词一般的节奏美感。他的诗歌细腻真挚,往往捕捉到常人察觉不到的细节,流露出现代人的山水襟情。
林容生
涂抹蓝天留出白云
纸本水墨设色
180x96cm / 2021
中国画是诗性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面对自然,一位有文学修养和才情的画家,往往更能把握风景的诗意,将内心感受提炼得更加准确、更有深度。林容生的山水,在新时代中延续了“诗与画”的伟大传统。
林容生
山川树木和村庄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 2020
林容生精研中国山水画史,特别是对青绿山水的演变与发展有着深入思考,在风格谱系中建立起自己的坐标,从个人经验出发,根植中国古典的同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突破传统的程式与色彩,自成一家。在他看来,青绿只关乎色彩,而非工写,他在继承青绿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系统。林容生在自述中写道:“1991年,画风由追求奇拙苍朴转向温润萧散,由表现笔墨构成的张力转向表现柔静温婉的意境。开始有意识地把色彩作为作品的重要形式因素之一,尝试在画面上渲染光的幽微。”这一转向在他的艺术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1992年诞生的作品《谧》,确立了他的绘画风格,装饰性的山居景象和虚幻的色彩晕染是其标志,使画面充满静谧、幽远、诗意与细腻的感情。超越再现的色彩和鲜明的地方特征,充满生活感,是现代山水画形式与精神高度统一的典范。
林容生
坎布拉纪行
纸本水墨设色
180x96cm / 2020
2000年之后,写意山水画在他的作品中开始大量出现,自幼的书法修养让他不再满足于勾染的技法,面对自然,他放笔直书,笔墨相生,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语言与图式。在写意笔墨中继续青绿的探索,尤其注重色与墨的关系,同时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山水的色彩表现。
林容生
七月
纸本水墨设色
67.5x45cm / 2020
林容生的山水,“工笔”与“写意”并行交织,工笔细腻典雅而有灵气,写意则直抒胸臆、生机盎然。在闲散的点染中却有着精妙的布局,更可贵的是其作品还坚守着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品质。林容生从福建山村的实景出发,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形式与语言体系,强调了他个性化的符号、笔性与审美。其工笔山水源于对自然物象的深刻体悟,对晋唐青绿山水的程式进行了转换,在新与旧中保持平衡。在山水的点写与渲染的技法中,承载着作者的延绵文思与瞬间的情感。林容生以现代诗人的视野观照群山、生命与万物,赋予山川人格化、诗意化。
林容生
山坡上的树
纸本水墨设色
180x96cm / 2020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此诗正合林容生的山水意境,在动与静的微妙变化中传递自然的诗意,仿佛能感受到微风吹过的浪漫,悠荡的白云和散射的阳光衬托出山林的静谧,弥漫着生命的真意与气韵。
林容生
闽西记事之三
纸本水墨设色
136x68cm / 2020
传统为艺术家提供了范式与技法资源,而山水真正的感染力则源于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真情实感。在林容生广为人知的画作中,无论是闽东、闽北的山林村舍,还是自幼生活的三坊七巷,无不浸透着他深刻的个人体悟。林容生曾说:“大自然的所有细节都可以细细品味。眼前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段枝叶都令人神往。世间一直熙熙攘攘,此时此刻,我们可以静听山和水的呼吸以及我们自己的呼吸。”他在描绘自然中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照见真实的自我。
近十几年来,林容生的写生对象早已超出故乡,足迹遍及中国各省、世界各国,在乡野、都市或任何地方,其作品始终带有故园的烙印,保持着个人的一致性。
林容生
清晨
纸本水墨设色
68x45cm / 2020
“无声的风”是林容生给自己的艺术与生活档案集的标题,“风”是诗性的,在林容生的诗、画中反复出现,无形却真实可感,是生命精神的关怀。我想,在林容生的艺术里,“风”其实就是生命、气韵和诗意,净化着都市里喧嚣的心灵,在城郊、旷野和山林之间,他所歌颂的正是生命、自由与自然。
林容生山水艺术的精神是什么呢?一定是他那永恒的悠然自在之气。
林容生
春光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 2020
林容生
小路
纸本水墨设色
138x68cm / 2019
林容生
雨后
纸本水墨设色
68x68cm / 2020
学而有述
——中国当代水墨画云展
|序|
“水墨方阵”自2021年8月21日启动以来,得到了业界的广范关注和高度认可。三年的巡展线下计划因疫情被一次次叫停,病毒可以被隔离,但艺术不会被隔离。方阵文化在艺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线上自媒体的传播优势,现计划将“水墨方阵”推上云端,面向全国各院校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画家,继续有温度的艺术传播。首次推出云展:水墨方阵系列“学而有述——中国当代水墨画云展”,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时效强的优势,以笔墨精神为纽带,以开拓新体为已任,以“方阵”的形式推出一批绘画与学术并进、理论与实践共生的中青年艺术家,向美术界和社会传递我们的艺术观念和精神走向。
近三十年以来培养出一批批美术博士、硕士,也是中国艺术史上出现的一个群体,一个新的现象,它的出现,是新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博士、硕士的中青年画展在当下众多的展览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参展画家都是具有艺术学博士、硕士学位的学者或中青年,学术研究是他们日常从事的核心工作,而书画则是与他们的学术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种探索方式。而他们的作品也是题材与风格各异,山水、花鸟、人物俱全。风格上既有工细一路,也有率意的大写意一路;有纯水墨的一路,也有泼彩方式的一路;有绘画语言上比较传统的作品,也有讲究画面的构成形式较为现代一路。
这批中青年画家在某些方面延续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情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多具有创新精神。另外,从一个画家应该具有丰厚的学术修养方面来讲,这批书画家毫无疑义是当代最具有文化修养的画家群体之一。他们受过严谨的学术训练,他们对艺术史乃至文化史的发展过程与未来趋向有着较高的思辨高度。所以,这样一批中青年画家当下和未来都是中国画坛的主力军,也是影响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画家群体。因为,他们不但是站在一个学术的高台上,带着研究的态度去对待书画创作,而且他们是撰写绘画发展史的人,他们对待绘画的观念不只是来自于自己多年的积累成就,同时也影响着很多正在进行艺术学习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
我们可以深入地去分享这些博士、硕士画家的艺术作品,从中读取你所期待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愉悦。希望这些感受与收获能让你认识到当代中国画坛还有这样一个特别的中青年画家群体,这个画家群体对当代绘画的丰富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力量。
苏金成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