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让孩子过早接触手机?5年后的区别有多大?这3幅画给你答案

  根据中国一份儿童安全研究报告的数据:

  在我国3-6岁的儿童中,手机接触率已达91%,特别是在9-10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手机持有率与成年人相近。

  这种现象很可怕,也很现实。

  

  从小玩手机的孩子和没玩过手机的孩子有什么区别?五年时间足够看出区别了。

  德国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做了一项特别调查。他们选择了一组5岁的儿童,根据他们接触电子产品的程度和玩耍时间将他们分为三组。

  然后,三组孩子被要求在纸上画小人。

  结果,每天几乎不看电视、不玩手机的孩子画出了最完整最漂亮的小人。

  555电影网

  每天玩手机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出的小人简单、呆板、单一。

  

  而玩手机不被限制的孩子,画出的小人要么断手、断脚,要么身体不完整或只有局部,显然是孩子被手机中的某些不好的内容影响到了。

  

  为此,德国心理学家得出结论:

  如果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大脑发展,影响其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过度接触电子产品,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造成巨大损害,导致儿童焦虑、抑郁、易怒、冷漠、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环境研究委员会教授Devra Davis在 《断开连接:关于手机辐射的真相,如何保护您的家庭》一书中也提到:

  ''我们的孩子会在较早的年龄和较长的时间内接触到手机,他们会容易受到辐射的影响,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没有完全发育。''

  处于上学阶段的孩子,是不是手机迷或者电视迷,老师也很容易分辨出来。

  之前参加的一个''儿童暑期安全''公益活动,就有一位从教20余年的幼儿园老师,谈到孩子小小年纪沉迷手机时,她说:

  ''课堂上坐不住、爱走神儿、喜欢擦眼睛、表情呆滞、不合群的孩子,80%都有爱玩手机、看电视过多的习惯。而且,这类孩子,多半也会比同龄孩子矮小一些。''

  

  让孩子过早玩手机有危害,但父母为什么还是继续放纵孩子?

  因为孩子不好哄,太难哄,太难带,所以,就算知道过早玩手机有危害,很多父母依然还是选择了''手机哄娃'',手机俨然成了孩子的电子保姆。

  然而,父母图一时便利、省事,却把自己的孩子推向了手机,很多孩子也因此成了''手机的孩子''。

  他们正在被手机牢牢套住:

  四川一名15岁的初三女生从5楼跳下身亡,事发前女生因玩手机被其姑姑制止。

  

  14岁男孩小孟,因爸爸让他不要玩手机,便转身走进厨房,右手拿起菜刀,朝自己左手腕连砍6刀,刀刀见骨!

  还有一位10岁男孩小童,早上想玩手机,姑姑担心对眼睛不好,制止了他。一转身,小童打开窗口,就从6楼跳了下去。抢救无效死亡。

  

  当孩子沉迷手机,到了为之生为之死的地步,该怪罪的不仅仅是手机里的游戏、网剧或是小说了,更多的是父母的责任,是父母教育的失责。

  当我们的孩子,几乎成了手机的孩子,注意力全在手机上,管不听,教不服的时候,家长是否后悔过自己拱手把孩子让给了手机?

  当我们的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最该反思的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为,而不是拿''手机''来打掩护,标榜自己没做错。

  

  诚然,手机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想要把孩子隔绝在手机之外,确实不大现实,但是,父母可以培养孩子良好使用手机的习惯,正确引导孩子成为手机的主人,操控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操控的奴隶。

  

  我们该如何做呢?

  1、不要过早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脑科学家洪兰建议:当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被培养好后,再接触动态的电子屏才好。

  提醒家长,孩子2岁前,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2、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杜军保指出:

  长时间使用手机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尤其对人体眼睛的伤害最大;长时间低头看视频、玩游戏会可能导致手指发育畸形,对颈椎也会带来很大伤害。

  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太弱,家长必须对孩子玩耍电子产品的时间做出明确的限定,在一开始就要跟孩子表面态度,确定规则后,不能轻易变来变去,不要让孩子觉得可以讨价还价。

  很多国家的儿童机构建议:

  ''2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3-6岁可以适当使用手机,一天不要超半个小时。6-18岁每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

  另外,要替孩子把关手机或电视上的内容质量,杜绝低俗、暴力血腥的画面,以免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3、找寻有效的替代物

  当孩子哭闹时,不要用手机来诱惑孩子,可以寻找其他替代物,比如积木游戏,绘本故事,音乐故事,转移孩子注意力,甚至让孩子给你化妆等等。

  让孩子少接触手机游戏,孩子也就不会对手机念念不忘了。

  

  既然孩子爱玩,那么就让孩子“玩”,但是这个“玩”应该是对孩子有帮助的“玩”,比如孩子爱玩手机,图的是一个快乐,那么就给孩子一些“替代品”,比如玩具!因为在孩子眼中,手机就是玩具。

  那么有一些玩具其实是对孩子成长非常有帮助的,比如积木、七巧板、折纸等等。

  这款来自日本的“活”的纸玩具——《惊掉下巴·中村开己动态纸玩具》就非常适合帮助孩子戒掉“电视手机瘾”。

  

  会翻跟头的小猴子

  

  根据经典童话故事设计,一套18款纸玩具,个个能蹦、会跳,还能自动弹射,趣味性十足!

  《小红帽》里的狼外婆

  

  《灰姑娘》中神奇的南瓜车

  

  一边做玩具,一边给孩子讲这些经典故事,折完之后,还可以带着孩子重演童话中的经典场面,即动手又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力,是不是很有趣?

  中村制作的纸模型都藏着极具巧思的机关,蕴藏着许多经典的数学物理知识:立体几何、齿轮、作用力、弹力等等。

  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小知识!

  压扁了的纸板,一扔就变为立体企鹅。其实就是借用中国古代黑科技——榫卯,透过一系列的折叠和连接,通过触碰底部的榫,让模型自动展开变成立体的纸模。

  

  这套纸玩具采用的是特制的纸板,厚实,耐玩,只要不是被暴力对待,可以反复玩很久,因此性价比很高!

  同时采用了模切+压线工艺,省去剪刀裁剪的过程,孩子直接抠取即可使用,非常安全!

  

  赠送的制作材料包含橡皮筋、镊子和白乳胶。安全材料!

  就连小小一条橡皮筋,也是经过了反复的测试挑选,选择的是最经久耐用的。

  

  看说明书、研究折叠方向,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动手粘贴,安装,锻炼了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以及手部协调能力。

  完成之后,孩子可以根据玩具营造故事场景,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小的折纸,带给孩子无穷的快乐和成长,开发智力,活跃思维,促进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

  这套纸玩具本来只在日本上市,很多中国宝妈只能通过代购购买,不但麻烦,而且价格比较贵,高达200多元。

  一套+工具+教学视频只需 139 元!2套179.9元,适合家有2个娃的!3套249.9元,适合家有3个娃的!让每个娃拥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既可以帮助孩子戒掉手机和电视,又可以给孩子一个全新的体验,带给孩子一段快乐的时光,又能增加亲子互动。

  链接我放在下面了,大家可以点进去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