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4月“中国税制”计算题总汇(5)

  23、某国有工业企业在汇算清缴2001年度企业所得税时,对有关收支项目进行纳税调整后,得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800万元,应纳所得税额为264万元。2002年3月,该企业按上述数额汇算清缴了2001年度企业所得税。2002年5月,税务部门在税务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以下几项业务事项:(1)2001年3月,该企业通过民政部门向灾区捐款40万元,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未作纳税调整。(2)2001年6月,该企业为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问题,直接向某小学捐款50万元,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未作纳税调整。(3)2001年7月,该企业将在建工程应负担的贷款利息10万元计入当年财务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未作纳税调整。已知: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年度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淮予扣除;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1)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法定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额。(2)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1)捐赠扣除额=(800+40+50+10)×3%=27(万元)

  (2)该企业2001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800+40+50+10)-27=873(万元)

  (3)该企业2001年度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873×33%-264=24.09(万元)

  24、某国有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2年度取得产品销售收入1524万元,技术转让净收入25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920万元,销售费用150万元,管理费用45万元,财务费用36万元,应缴纳增值税110万元,城市维护建议税7.7万元,教育费附加3.3万元;该企业全年实际发放职工工资总额为260万元,税务机关核定的计税工资总额为240万元;其他准予扣除项目金额55万元。另外,该企业2001年度发生亏损127万元。该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33%。计算2002年度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1524-[920+150+45+36+7.7+3.3-(260-240)+55]=327(万元);应纳所得税额=(327-127)×33%=66(万元)

  25、某企业2003年度会计报表上的利润总额为48万元,已累计预缴企业所得税33万元。2004年3月,企业会计部门进行纳税调整,汇算清缴2003年度企业所得税,该企业2003年度其他有关情况如下:(1)2003年度支付职工工资、补贴、津贴和奖金累计120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税务机关根据当地计税工资标准和企业职工人数核定该企业计税工资总额为96万元。(2)2003年度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21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3)支付在建办公楼工程款20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4)直接向某足球队捐款15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5)支付诉讼费2.3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6)支付违反交通法规罚款0.8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已知: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除。要求计算该企业2003年度应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税额。

  (1)该企业200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48+(120-96)+[21-96×(2%+14%+1.5%)]+20+15+0.8=112(万元)

  或者:超过计税工资总额的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0-96=24万元

  超过计税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福利费、教育经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1-(96×2%+96×14%+96×1.5%)=4.2万元

  在建办公楼工程款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向某足球队捐款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5万元;支付违反交通法规罚款,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0.8万元

  该企业2003年度应纳税所得额=48+24+4.2+20+15+0.8=112(万元)

  (2)该企业2003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112×33%=36.96(万元)

  (3)该企业2003年度应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税额=36.96-33=3.96(万元)

  26、A企业2000年度利润总额为30.85万元。发放工资合计50万元,另发放各类奖金合计8万元;计提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合计10.15万元。税务机关根据税法核定A企业计税工资总额为40万元。A企业1999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32万元。税务机关同意A企业2000年度每月按 1999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的1/12预缴所得税。截至2000年底,A企业已按1999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全额预缴企业所得税。已知:职工工会经费、福利费、教育经费计提比例分别为2%、14%、1.50%。要求计算A企业2000年度:(1)应纳所得税税额。(2)每月预缴所得税税额。(3)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30.85+(50+8-40)+[10.15-(40×2%+40×14%+40×1.5%)]=52(万元);

  应纳所得税税额=52 ×33%=17.16(万元);

  每月预缴所得税税额=32×33%×1/12=0.88(万元);

  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税额=17.16-0.88×12=6.6(万元)

  27、某建筑装饰材料商店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兼营装修业务和工具租赁业务。在某一纳税期内该商店购进商品,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是200000元;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价税合计333450元,装修业务收入65200元,租赁业务收入3800元。该商店分别核算货物销售额和非应税劳务营业额。请计算该商店当期应纳营业税税额和增值税税额。装修业务营业税税率3%,租赁业务营业税税率5%)

  营业税=(65200×3%)+(3800×5%)=2146(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200000×17%=34000(元)

  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333450÷(1+17%)=285000(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285000×17%=48450(元)

  应纳增值税额=49450-34000=14450(元)

  28、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某一纳税期内发生如下购销业务:(1)采购生产原料聚乙烯,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20万元;(2)采购生产用燃料煤炭,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75万元;(3)购买钢材用于基建工程,取得的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30万元;(4)支付运输单位运费,取得的发票注明运费18万元,装卸费2万元,保险费2万元;(5)销售产品农用薄膜,开出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80万元;(6)销售产品塑料制品,开出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230万元。请计算该企业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运费按照7%的扣除率扣除,装卸费和保险费不得扣除;煤炭适用抵税率;购买钢材用于基建工程不得扣除;进项税=120×17%+75×13%+18×7%=30.41(万元)

  销项税=180×13%+230×17%=62.5(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 =62.5-30.41 =31.09(万元)

  29、某建筑公司中标一项建筑承包工程,工程总承包额为8000万元,该建筑公司将工程中的装饰工程分包给某装饰公司,分包价款为2000万元,又将工程中的设备安装工程分包给另一设备安装公司,分包价款为1500万元。已知建筑业营业税税率为3%.请分别计算该建筑公司承包此项工程应缴纳和应扣缴的营业税税额。

  建筑公司计税营业额=8000-2000-1500=4500(万元)

  建筑公司应纳营业税税款=4500×3%=135(万元)应扣缴装饰公司营业税税款=2000×3%=60(万元)

  应扣缴设备安装公司营业税税款=1500×3%=45(万元)

  30、中国公民李某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高级职员,1996年他从国外一次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折合人民币18000元,并提供了来源国纳税凭证,纳税折合人民币1800元;从国内另一单位一次取得工程设计费30000元。请正确计算李某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特许权使用费应纳税额=18000×(1-20%)×20%-1800=1080(元)

  工程设计费按照劳务报酬征税,应纳税所得额=30000×(1-20%)=24000元,应纳税额=20000×20%+4000×30%=5200元

  全年应纳所得税额=22380+1140+1080+5200=29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