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儿童 聚焦审议
儿童是课程建构的起点,也是归属。在课程建构研究的过程中,若真正站在儿童立场,我们就会体会到,给予幼儿怎样的环境、理念,幼儿就会有怎样的学习和发展。
在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审议中,我们从对内容、框架、目标的审议,深入到以半日活动为抓手,从儿童的任务意识、合作能力、语言表达、思维学习方式等角度来观察、分析、审议园本主题实施的有效性,切实将审议的目的放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之上。
锦园园区有很多桂花树,每到金秋时节,老师和孩子们就会开展《香香的桂花》这一园本主题活动。在展示的半日里,我们以“桂花”为主线,开展了“收集桂花——制作桂花美食——桂花小圆子”等活动,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去观察、去收集,闻一闻桂花香、看一看桂花树、拾一拾小桂花、玩一玩桂花小游戏。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们进入桂花的世界,感受秋天的桂花香,去探究去发现,获得更多关于桂花的经验。
秋天到了,大树的叶子变黄了,孩子和老师在园区里收集到了很多落叶。在这个半日里,绘景小班围绕“秋天的落叶”这一主题,开展了收集树叶、翻滚吧,我的小树叶、制作《树叶鸟》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树叶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大树、小树,它们都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东园、绘景中班的老师们围绕“树朋友”这一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半日活动。有孩子最喜欢的“树叶收集小达人”,有动手动脑的“树叶手环”、“树叶舞起来”,还有充满温情的“树叶的旅行”等活动。以此和孩子一起去结识树朋友,以朋友的目光感知树朋友、理解树朋友,关心、照顾树朋友。
在这个半日中,我们以“蜗牛”贯穿了整个半日活动,从晨间到区域;从主题活动到户外游戏,我们全部都以小蜗牛的特点来进行活动设计,“蜗牛乐园”让孩子变身背着房子慢慢爬的小蜗牛,“蜗牛日记”让孩子说说、画画个性化的蜗牛养护过程,“蜗牛滚滚乐”体会与同伴合作运动的乐趣。孩子们在这一半日的活动进程中,自主建构起对蜗牛的相关经验,增长了对蜗牛的认识,提升了对科学自主探索的能力。
陈老师说:“当小班的孩子们收到接桂花雨的任务时,发现月月、佑佑非常高兴地抖起了毯子,但是因为是大家一起拿一块毯子接桂花雨,最后孩子们一颗也没有接到。我们觉得对在小班孩子来说,用情境化的游戏会不会比任务驱动更好些。
金老师:在区域活动时,看到阳阳和思淳在下棋,看的出来两个孩子完全不会下棋,我以为他们会吵起来。但他们一直在商量制定自己的规则,一直很有兴趣的在下棋。由此可见,大班的孩子有非常好的自己的意识和能力,要相信儿童发展的力量。
易老师: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乐乐一次又一次重建倒塌的树屋,多次尝试后终于成功了。我想我们应该让孩子做符合自我需求的事、做能感到趣味的事,在挑战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胡老师:在晨间锻炼过吊桥时,天天觉得太简单了,就和好朋友一起摇吊桥,增加过吊桥的难度。因此,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我们应根据孩子的需求,在空间材料、组织上,应给予足够的弹性空间,生成有挑战性的活动。
?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任务意识、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自主意识上的不同特点,我们应选择适宜的方法和策略,给予有效的学习支持,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促进学习品质的养成。
?看到同一年龄段不同发展个性的孩子是不同的。因此,除了我们预设的一些内容,还要进行更充分的个别化的师幼互动,以此支持不同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老师在课程行进的过程中,需看见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以观察、研究、反思的心态,不断提升园本课程和半日活动质量。
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同伴,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和支持者。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儿童有选择,让课程有儿童。期待每一名儿童都能真正实现自主成长!
供稿:杭州市东园婴幼园 杨絮 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