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高考660分的学霸,退北大、转入一所技校,校长出门相迎
“我不想读北大了,这里我想要的都没有,我要退学!”
说出这番“狂妄”言语的正是周浩,他是2008年应届高考青海省理科第五的学霸,也是总分660分成功被北京大学所录取的学子。
然而,在北大读了两年以后,周浩却和自己的父母说,自己不想在北京大学待了,想要退学。
当父母接到自己儿子要从北大退学的这个电话,气得在电话里呵斥:“怎么讲胡话?北大没有你想要的,你想要什么?”
周浩十分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对!我要去北京工业技师学院,那有条件让我的理想进一步发展!电影先生”
听见儿子这么说,甚至连学校都从北京大学说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周浩的父亲大发雷霆,在电话那头痛斥着想法之荒诞。
安安静静地受了这顿骂,周浩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始终不肯动摇。直到这个时候,周浩的父母才真的意识到,自己儿子是来真的。
对于儿子的行为,父亲仍然不肯理解,认为周浩是读书读傻了,对着周浩的母亲抱怨:“北京大学不好?我看是你儿子脑袋不好!”
而周浩的母亲却不这么认为,她相信周浩已经具备了自我判断能力。既然他认为北京大学不好、不适合自己,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那么,就应该相信他。
于是,周浩的母亲从自己的角度上劝说了几句,见周浩坚持,便不再劝说,而是支持了儿子的想法,答应让他从北京大学退学,去他喜欢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上学。
对此,周浩的父亲将母子两个人都骂了进去:“你知不知道北京大学的文凭有多少人梦里都想要?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是什么?一个不知道啥玩意的学校毕业,和从北大出来的,能有可比性?”
不管如何,2011年,周浩有了母亲的支持,顺利地办好了退学手续,从北大退学。
周浩想去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是一所公立性质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学校,注重培育学生们的实操技术能力,并且培育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是这所学校的主要教学目标。
从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的培养人才的标准来看,周浩想要的是一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模式。但是,周浩为什么会说,北大提供不了他想要的呢?难道北京大学没有实操课程吗?
实际上,这还要从周浩高考的时候说起。
周浩自小品学兼优,“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就是形容他的真实写照。一路优秀到大的周浩,毫无疑问是父母的骄傲。
高考前夕,周浩的各科任课老师都预言,只要发挥正常,考出高分不是难事。父母对此很是欣喜,但是,一切都要等到高考结束、真正出了分数才算数。
查成绩的那天,周浩父母看见儿子660分的好成绩,高兴得直念叨:“这个分,清华北大绝对没问题!”
周浩听了这句话,在旁边来了一句:“爸爸妈妈,我想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是所什么样的大学?
周浩父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发现这是一所双一流大学。虽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很出名,但是,相比起清华北大在父母们心中的地位,仍然是欠缺了一点。
基于这一点,周浩父亲说:“咱就报北大!这分,去哪都行,报别的学校就亏了!”
然而,周浩之所以想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是他的兴趣爱好使然。
从小,当别的孩子正在外面和伙伴们玩游戏看电视的时候,周浩一个人在家里“搞破坏”:他把家里的小物件都拆开来,拆完又自己装回去,就连父母都没有发现这是被“二次安装”过的。
长大以后,周浩更是对机械情有独钟。在组装机械、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周浩感受到了快乐,也更希望自己不再局限于拆闹钟拆录音机,他希望能够有更大的平台让自己发挥。
所以,周浩在高考前,自己查完了高校的资料,他发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满足了自己的条件,一心想要把第一志愿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只可惜,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最终,周浩拗不过父母,还是报考了北京大学,并被北京大学的生命科学专业成功录取。
一个崇尚动手操作、痴迷机械的少年,就读于北大的生命科学专业——这两者组合在一起,无论怎么看,都是十分违和的。
2008年的九月,周浩独自一人拉着行李箱站在了北京大学的校门口,经过一系列的报道手续,他正式成为了北大的一员。
在上第一节专业课的时候,周浩就深深地开始怀疑起自己是否走错了班级。原因无他,生命科学这门专业是一门非常系统理论的专业课程,甚至大部分书籍文献都是纯英文,这种学习模式让周浩很是不适应。
周浩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和机械相处,是动手操作,绝非在纸上不停勾抹图画,死记硬背那些专业知识。
兴趣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
周浩在生命科学专业上兴趣缺缺,上课一直逼着自己集中注意力。刚入学的一个学期,周浩还可以啃老本,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等到了后期,内容精度越来越高,周浩开始吃力,他的成绩也越来越差,甚至到了挂科的地步。
从小到大,周浩还没有过考试不及格的经历。上北大之前,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那批学生,可是,进入北大之后,他甚至在挂科。这让周浩的心态有着微妙的转变,他开始逐渐瞧不起自己,也看不清局面。
再一次被“红灯”警告后,周浩向父母打了一通电话:“我不想读了,我要从北大退学。”
作为传统父母,周浩的父母自然一万个不相信自己听话的儿子会如此行事,但是听完儿子的叙述,他们沉默许久,说:“会不会是你没适应好?再多忍忍,会有兴趣的,会适应的。”
“我已经忍几年了,已经够了。”
就这样,从2008年到2011年,在走了几年“弯路”后,周浩还是从北京大学退学了。他拖着行李箱来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成为了这所学校的一员。
毫不夸张地说,当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校长听见北京大学有个学生自愿退学来到本校的时候,甚至兴奋地想要去敲锣打鼓、放串鞭炮来庆祝这件事。
所以,当周浩来到学校,校长及其他领导齐齐站在他的面前,并亲自出门相迎,热情地向他介绍学校的设施环境,并且询问他需要什么,想学什么专业。
校长更是风趣地说道:“周同学,你说你要来我们学校,我都以为我是听错了!”
周浩却正色道:“没有,贵校的数控专业很出名,我来就是为了学数控技术的。”
既然全校最好的苗子都这么说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众老师们将数控方面的相关资源都倾斜到周浩的身上。
此后,学校资历最深、数控教学经验最丰富的老师每天都追着周浩教学,周浩也求知若渴;通常来说,学校的机房实验室都有着时间规定,但是,只要周浩需要,全天开放;价格昂贵的数控设备,也无条件地向周浩开放。
在北大,周浩活得抑郁寡欢;但是,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泡在自己最喜欢的实验室里,实践得真知,每天累而充实。
2014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无论是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还是周浩本人,都对这次比赛极其看重。前者是希望周浩能够为学校争光,后者则是为了向父母、向他人,更是向自己,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于是,对于这次全国性质的数控技能大赛,周浩付出了比平时更多的努力。他的同学说:“原本周浩就很努力了,准备比赛这些日子里,他简直跟不用吃饭睡觉一样。”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周浩在数控上有着天赋,更耐得住寂寞钻研,正是这一份努力与坚持,让他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站到了最后,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下了全国冠军。
这个全国冠军的分量很重,重到让所有人都想要打听周浩究竟是谁。有心人探听到,周浩就是当年那个从北大退学去读技校的那个学生,一时之间,各种“标题党”的通稿在网上漫天飞舞。
面对各行各业的就业邀请,周浩不为所动。他和校长沟通以后,决定留校任教,把学校里的好苗子挖掘出来。而有了他这么一块金字招牌,招生也就相较容易。
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教了五年书后,2019年,迫于数控专业在国内并不被人重视的压力,周浩转型成为了一名咨询师,用自己的经验和经历,推动着国内的职业教育发展。
从北大退学读技校,这是周浩的坚持,如今他所得到的一切,也证明了他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