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新育人生态 探路未来教育

  

  来自全市十个区13所入驻校的26个初二年级云端班,在主讲教师程宇赫和各入驻校云端班级辅讲教师的一体化教学中进行深入学习。

  

  深圳市云端学校英语学科同培同研。

  11月29日,深圳市云端学校主讲教师本学期到各入驻校轮场授课正式启动,语文首席教师程宇赫走进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为该校云端823班学生讲授一堂语文课。当他走进教室,各入驻校云端教室配备的摄像头、麦克风早已就位,上课铃一响,全市十个区13所入驻校26个初二年级云端班的电子屏幕自动落下并亮起,一堂跨哲学、历史、思政学科的云端大语文课就此开启。

  “接下来,我们以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一场辩论。”随着程宇赫在屏幕上几下点击,远端听课的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宝龙外国语学校822班等多个云端班级画面切到电子屏幕上,与线上授课的龙华三实823班构成一个实时互通的场域。

  通过云端连线和多屏互动,近1300名学生在主讲教师程宇赫和各入驻校云端班级辅讲教师的一体化教学中,进行云端齐诵、云端辩论、云端交流……这样的上课场景显示出深圳市云端学校的与众不同。

  为全面探索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深圳于2021年9月创办深圳市云端学校,探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手段,打破传统学校有形边界和物理空间,为中国教育现代化、为未来教育探路。

  打造“总部校区+N所入驻学校”的学校新样态,颠覆传统课堂模式,重构教研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汇聚云端……创办一年多,深圳市云端学校勇于创新、砥砺前行,开创了全新的育人生态,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到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的好评,为助力深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及加快培养智能时代教师队伍等注入强动能。其先行示范的探索,也为全国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推动智慧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深圳范例”。

  ●撰文:李才瑛 孙颖 统筹:孙颖 受访单位供图

  主动探索智能教育时代教育变革

  深圳云端学校应运而生、先行示范

  深圳为何要探索建立云端学校这样一所全新样态的学校?

  “这是深圳积极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主动探索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迎接未来教育新时代的创新之举。”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从国家层面看,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至关重要。“十四五”期间,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由工业社会的标准化人才培养向智能社会的精准化、个性化培养转型,值得率先探索和深入研究。从区域层面看,深圳教育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面临扩规模与提质量的双重挑战,社会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也提出了更高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走在前列的深圳,2020年获批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又成为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形成智慧教育“双区”格局。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深圳认识到教育改革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瞄准“互联网+”,创新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痛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市云端学校应运而生。

  云端学校的职责定位是开展示范性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活动,构建现代信息化技术条件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引领深圳基础教育先行示范。

  在深圳市教育局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政数局等单位鼎力支持下,从2021年2月19日规划,到2021年9月1日正式开学,深圳市云端学校仅用193天便完成了一所新型学校从无到有的创办。

  回顾云端学校的创办及成长历程,深圳市云端学校负责人龚卫东充满感慨:“这是一所全新育人形态的学校,从‘0到1’的突破,面临很多挑战,深圳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创办团队发扬深圳敢闯敢拼的拓荒牛精神。大家都期望通过云端学校的创新,能为未来教育探路,为回答‘钱学森之问’‘乔布斯之问’探寻全新路径。”龚卫东说。

  作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和探索未来教育的重要工程,云端学校形成了“1+N”学校共同体。“1”代表深圳市云端学校(总部校区),“N”代表入驻校。首批入驻校从全市十个区学校中严格遴选。云端学校通过总部校区带动各入驻校协同发展,充分体现示范带动作用。

  云端学校的主讲教师面向全国遴选,目前团队成员包括31位名优教师和7位教研专家。每所入驻校设置两个云端班,学生自愿报名参与,均衡分班。云端学校试点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道法、物理、劳动、体育。未来,云端学校将不断吸纳更多优秀教师加盟,同时也会在试点基础上覆盖更多科目。

  “全链条”教育模式改革创新

  个性化“教学研评”培养创新人才

  11月29日,当程宇赫在线下与所在班级学生互动,又向远端25个云端班同步讲授课堂内容时。各个入驻班级也配有辅讲教师,协助程宇赫完成课堂教学,督查本班学生课堂表现,引导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与云端互动。当进入各班自主学习环节时,辅讲教师立足本班学情,独立组织本班教学,细化讲授,落实练习,生成本班核心观点后,再回到云端大课堂,实现了不一样的精彩。

  这个场景生动体现了云端学校教学模式的与众不同。云端学校教学上有何创新?其与普通网课有何不同?学校创办之初,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问。

  “云端学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现教、学、研、评等全链条创新,培养创新人才。”龚卫东说,在“教”方面,云端学校采用“常态化、全学科、多主讲、直播互动+智能辅助”的双师教学模式。主讲教师将最精华、最典型、最核心的知识和方法,高效率、高水平地呈现给全体云端班学生。线下课堂中的辅讲教师协助主讲老师开展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和习惯,并立足本班学情开展答疑,实现规模化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效结合。

  在“学”方面,云端学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汇聚云端,并打破了学校边界,探索实行“跨校组班、多师协同、在校及居家混合”个性化学习模式。26个班按照学生学情,选择“小云”“小鲲”系列开展结构化教学,增加学生选择性。同时,通过前置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堂学习的系统性;组织跨学科、开放式、系列化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发设计智能数据采集分析工具,每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诊断报告,并在周末开设基础课与拓展课为学生答疑解惑,供有需要的学生自愿参加,既解决了学生课后作业辅导问题,又有效落实了“双减”政策。

  在“评”方面,云端学校主动对接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形成“研究引领、技术支撑、数据挖掘、全过程全要素”的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评价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无感式、伴随式数据采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分析与指导,确保每节课优质、高效,保障在校学习和居家学习的学习质量。实现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为了提升学校管理效能,学校特别开发小鲲摩信平台,提供直播互动课堂、多师同研同培、备课资源应用、作业采集推送、特色延时服务、个性学习支持、云端答疑解惑、智能教育管理等八大场景服务。

  学校还特别创办《云端周报》,每周对教学情况进行复盘总结并对相关技术进行培训,既有老师分享课堂教学思考及精彩课例,也有学生分享感悟,展示入驻校风采并同步呈现云端学校最新发展情况。

  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

  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云端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赋能,但云端课堂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更取决于师资。”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云端学校教与学方式变革,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硬件设备、教学资源的改变,它更深刻的内涵是促进教师教书育人、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升级与价值再造。

  云端学校主讲教师团队都是面向全国、全市严格遴选出来的功底扎实、勇于创新的名优教师,各学科主讲教师带领每个年级26个班的辅讲教师形成结构化教师团队。通过构建师资培养成长新平台,带动共同体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快速提升。

  云端辅讲教师经过入驻校的层层选拔产生,他们积极参与云端学校团队同研同培,迅速成长并经过相应考核后,可升级为主讲教师。

  龚卫东介绍,为提高云端课堂的效率,该校开创了“全国知名专家深度参与、市区教研员驻点指导、市区名师牵头”的嵌入式同研同培教研模式。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针对每节云端课的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教研员、学科专家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长板效应”,打磨出最经典的云端课堂。

  同时,采用“双周制”“双辅制”“双导制”,保障同研同培活动高效进行,“双周制”指一周线上+一周线下的同研同培;“双辅制”指课前用细节说明辅助课堂教学,课后用教学反思辅助后续教学;“双导制”指采用教研员和云端课程核心专家团双重指导,保障教学质量。其中深圳市教科院会派不同学科教研员到云端学校定点交流一年,在主讲教师选聘、同研同培、青年教师培养、资源建设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通过互联网+,使得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无差别地享受名师教学,共享名校优质资源。”在龚卫东看来,云端学校实现了对现行相对单一的师资运作模式的重构优化,从“单打独斗、各有长短”向“团队协作、人尽其才”转变。高频次、嵌入式的教研方式,使教师在师德师风、学科素养以及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进而全面地惠及全体云端学生。

  云端学校的同研同培为教师培养开创了新路径,高效、快速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在南外滨海学校参与云端教学的6位教师中,有5位是去年9月份刚入职的新教师。但在期末学生满意度调查中,3人获得满分,另外2人也获得高分。

  随着深圳百万基础教育学位攻坚战的进行,近些年深圳引进大量新教师,如何让新教师快速成长,从“站稳讲台”过渡到“站好讲台”,云端学校在教师培养上的创新探索有其重要意义。

  创新探索成果初显

  激活学生学习、学校发展内驱力

  尽管正式运行仅一年多的时间,但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系列创新探索和机制保障,使云端学校受到学生喜爱、家长欢迎和学校认可。

  “今天我的作业与笔记在云端课堂呈现,屏幕里主讲教师的一句‘真好’,让我感受如此真切。回望我自己的老师,她忙着拍照,记录这个美好的瞬间,还特意伸出一只手给我做了一个点赞的动作。又一波掌声响起,我陶醉在这掌声中就要激动得喘不过气来。”云端817班王灿同学在一次课后日记中写道。也有学生表示:“听到云端连线中一名同学的发言,有点震撼,原来其他学校有那么厉害的学生。”

  学伴变多、学习场域扩大,使学生善于倾听、主动表现、集体荣誉感大增,激活了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和兴趣,以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形成。高质量的课堂和个性化的教育等,使学生云端学习的兴奋度、注意力集中度明显高于同年级其他班学生。通过纵向对比发现,云端班学生在两次期中、一次期末的测试中,优秀率、进步率均快步提升。

  据入驻校反馈,在今年新学年入校分班时,平均约70%的新生家长希望孩子进入云端班学习。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云端学校的授课模式”,9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跟主讲教师互动,感到激动和快乐”。特别是在2022年春季学期疫情居家学习期间,云端双师教学模式无缝平移至线上,展现出云端学校极大的优势和辐射作用,语、数、英三科学生满意度均超过92%,无不彰显出学生对云端授课模式的喜爱。

  被激活的还有老师。一位云端学校青年教师表示:“虽然比较辛苦,但同研同培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了强大的导师团,引领我们快速、快乐地成长。”而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全新的教学模式,也促使他们跳出舒适区,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挑战,焕发出新活力。“经过二备、三备,我从跟我同课异构的老师那打开了课程设计的新思路,也让我看到了云端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尊敬和热爱,让我重燃了教学激情。”有着多年教龄的温俊浩老师感叹道。

  同样被激活的还有学校。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是云端学校首批入驻校,该校校长宾华评价云端学校在整合区域师资力量、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师生教与学方式、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显现出难能可贵的实验价值和示范引领作用。

  “云端学校的意义不仅在于创办了一所学校,更在于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育人生态,并进行复制。”龚卫东说,这也是为什么云端学校提出“云朵推动云朵,灵魂唤醒灵魂”的办学理念,希望在云端学校这个平台,教师、学校、学生能够互相推动、互相唤醒、共同成长,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持续创新+辐射引领

  2025年建成云端学校智慧教育生态集群

  2022年,深圳市云端学校创新实践入选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发布,引发国内外教育界、科技界和企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今年11月,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中国5G发展大会智能教育高峰论坛上,也对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肯定。

  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徐蓝曾评价云端学校课堂“是教学与信息技术非常好的深度融合,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是课堂效果的叠加,是技术赋能的结果,能感受到学生对探究的渴望,对回答的信心”。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云端学校在改变学习方式、探究学校新形态和教育新生态等方面,扎扎实实迈出了一步。”龚卫东称,云端学校的创新是全面的创新,也会是持续的创新。

  深圳将高标准建设云端学校总部校区,同时计划建设云端共同体智慧平台,强化“1+N”学校共同体的信息化支撑及管理。此外,还将稳步推进云端学校模式推广延伸,将以深圳市云端学校为引领,建立云端办学联盟,各区建成辐射全区的云端学校,每个区至少建设培育1所云端学校区域中心校,探索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探索智能时代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

  根据《深圳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市云端学校将达到100所,实现“1+N”的云端学校智慧教育生态集群。同时,在全市进一步推进云端教学与评价模式,逐步建成成熟完善的保障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体制机制和标准规范,树立智慧教育“云端教育品牌”。

  面向未来,龚卫东表示,深圳市云端学校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打造虚实融合优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深圳范式”,为中国教育现代化、为未来教育提供深圳方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