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儿园怎样教育孩子?
日本的幼儿教育深受美国教育的影响,其核心是强调多样化,他们把幼儿园教育功能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社会化教育能力,培养个人融入社会的技巧、态度和价值观上。
日本人认为,对幼儿的早期训练应是社会化的,以后的训练才可以专注于课业;早期学习对学习的技巧有负面的影响;幼儿园可运用团体的力量来影响幼儿,当幼儿行为不被高度控制时,他们能最有效地学习社会技巧。
为了达到社会化的培养目标,日本的幼儿园通常采取以下方式:
首先,教师的人数很少。大班一般是1:30。日本人认为,师生比密了,教师就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师生比疏了,会影响孩子之间的互动,减少孩子做小领袖的机会。
日本人还认为,可以允许教室秩序混乱,允许孩子积极热情地沟通,帮助幼儿认识毁坏性的行为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自己澄清,自己改进。所以,当幼儿产生一般争论或行为问题时,日本人主张教师不要介入,靠孩子自己解决。在争吵解决过程中,孩子的社会化能力得到了发展,并培养了孩子的自控能力。
其次,日本人认为要经常用音乐来暗示幼儿,避免教师的直接指示与控制。
比如让幼儿分工合作,增加互动,进行分组学习。教师按照孩子的友谊关系、能力、男女平衡来分组,让幼儿在组内充分互助。
再比如,让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接纳别人的情感倾向和互相帮助。
还有就是合作使用玩具,比如使用大型的木质结构玩具。比如大型积木只能两人来搬,幼儿无法单独操作,这就需要合作了。又如教师存心拿掉积木,或积木在玩的过程中掉落,这些都可以让幼儿在玩具不够后合作使用。
此外,日本的幼儿园还会教会孩子生活自理,让孩子学会面对冲突。他们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小领导,当孩子发生争执时,教师不直接介入,而是请另一个孩子去解决,充分依靠同伴的力量。
日本的幼儿园还允许孩子发泄、争执、打架,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了解别人的想法,学习宽容、自控以及自我肯定。文/小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