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750分上清华,为出国留学埋头苦读,如今定居美国,婉拒回国
一直以来,国内最顶尖的两所学府,清华以及北大都是莘莘学子向往的目标,而能考上这两所大学的无疑都是天之骄子,学识以及才能方面肯定都是超乎常人的。不过,从近几年清华和北大学子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来看,似乎现在大多数的清华以及北大的留学生更偏于在国外工作,并没有回国效力。
曾被冠以“考神”之称的何碧玉便是其中之一,她14岁以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曾经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天之骄子,如今却在美国搞科研,而当记者问其何时回国发展时,她却委婉拒绝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想必她也是希望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但无论身处何地,都希望她勿忘初心。
旁人眼中的“天才儿童”
何碧玉1985年出生在河南,她从小天资过人,智力超群,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使她在学习上超越同龄人一大截,是旁人眼中的天才儿童。何碧玉的父母也非常重视她的学习,给到了她很好的教育环境,这大概是何碧玉非常幸运的地方。
在同龄人中,何碧玉显得非常成熟和睿智。如果再让她去学习一些简单的课程,必然会耽误她的成长。当时刚好河南省开设了一个实验班,招收的都是“天才儿童”,只有成绩优异、天资聪颖的学生才能够有机会进入到这个“少年班”,因此名额非常有限。何碧玉的父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她报名参加了考试,看女儿能不能考进去!
最后何碧玉通过层层选拔不仅考上了,还考出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年仅10岁的何碧玉凭借着过人的天资和才智,顺利进入到了河南省唯一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那里汇聚了全省最拔尖的“天才学子”,学习压力无形中变得更大,但何碧玉并没有被压力压垮,反而成为了少年班的佼佼者。
“少年班”共30人,都是出类拔萃的天才少年,学起东西来那都是非常快的,尽管身边的同学个个都很优秀,何碧玉也依然能从中脱颖而出。何碧玉有一句自信的名言:“自己比聪明的同学努力,比努力的同学聪明”,这是她认为自己会取得成功的关键点。
读书的时候,何碧玉十分珍惜时间,每次吃饭她都以最快的速度吃完,然后回教室看书,利用起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来学习。除了学课本知识之外,她还学习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为上大学做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志在必得
在少年班中,她成为了老师眼中最勤奋的学生,仅用四年时间就全面掌握了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课程,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小小年纪的她就有一个大大的目标,那就是考上全国最顶尖的学府——清华大学。高考那年,她在自己的床头写下了一句话:“清华,志在必得”。
如果一个人非常聪明,而且还勤奋不已,那么这个人离成功就不远了。她参加了高考,并以750分的满分成绩如愿考上了清华,震惊了全省。这个满分记录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打破,天之骄子用在她身上再适合不过了,那一年,她才14岁。
顺利进入清华后,她不仅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美女学霸”,更被大家称之为“考神”,每当考试前大家都想跟她握握手,以此祈愿不挂科。本以为进入清华大学后的何碧玉会很张扬,会放松学习,可她依旧低调勤奋。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认真学习、刻苦专研,不理会旁人的话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潜心研究。为了远大的科研梦想,她甚至做好了出国深造计划。
在清华苦读四年,她用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被众多荣誉加身,最终被保送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即使在国外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何碧玉的才华也依然显得格外闪耀,一路成绩傲人。
定居海外,继续深造
在取得华盛顿大学神经科博士学位后,所有人都觉得她会带着满身的荣誉光荣回国,可出乎意料的是,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她进入到了美国纽约大学医学神经科担任助理教授,做着自己所热爱的科研工作。
这个时候的她可谓是功成名就了,待遇高、福利好、荣誉多,她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后来曾有记者采访她,问她为什么不回国发展?何碧玉却委婉地表示,国内科研条件比较局限,美国的科研环境要好些,她想要获得一定的成就,暂时还没有回国的想法。
如今,何碧玉已定居美国,依然没有回国的打算。或许有人会对何碧玉进行谴责,说她不爱国!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她只是遵循了自己的内心,想要更加深入地专研技术。如果不是由于金钱、名誉的诱惑,如果她能够在国外干出一片天地,这也算是为国争光。
小结:
看了何碧玉的事迹,让人不禁想起了“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当年他的回国之路,可谓是非常曲折,中国花费极大的代价才让他回国。而钱学森也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学成后要为祖国效力,这是他使命感的体现。
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都应该有浓浓的爱国之情,希望身处在异国他乡的人不要忘了自己的根,不要忘了生育自己的土地。相信何碧玉也只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想要最大限度地做好自己的热爱的科研工作,并非是被金钱和名誉所诱惑才留在美国。因此,希望她能够有所作为,有朝一日能够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
举报/反馈